无人机的“美好时代”

2016年08月01日08:2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现如今,“无人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无人机的全称是“无人驾驶飞机”,英文缩写为“UVA”, 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我们除了在航拍现场能看到它的身影,还能在物流、电力巡检、农业等领域见识到它的厉害,当下俨然已经进入无人机的“美好时代”。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网

媒体追逐的香饽饽

2013年,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穿插了大量的航拍镜头,这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着实也让无人机火了一把。其以场景化、可视化的展现形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完整、全面、立体。

除了航拍,“无人机+新闻”还创造了更多可能。无人机参与重大灾害报道既能避免记者在危险区域采访时受到伤害,也能深入记者不能到达的区域。无人机参与重大活动报道,可以从更为立体、新颖的视角展现活动现场。

人民网总裁牛一兵表示,“用无人机采集图片、视频等新闻素材,具有安全、高效、及时等诸多优点。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无人机将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可否认,无人机已经成为各路媒体竞相使用的香饽饽。

电力巡检的好助手

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它也成为了电力巡检的好助手。

传统的人工电力巡检方式,条件艰苦,效率低下,一线的电力巡查工偶尔还会遭遇“被狗撵”“被蛇咬”的危险。但如果把巡检对象换成一架装配有高清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以及GPS定位系统的无人机,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它可沿着电网进行定位自主巡航,实时传送拍摄影像,监控人员可在电脑上同步收看与操控,大大提高了电力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应急抢险水平和供电可靠率。

在山洪暴发、地震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无人机可对线路的潜在危险进行勘测与紧急排查,丝毫不受路面状况影响,既免去人员攀爬杆塔之苦,又能勘测到人眼的视觉死角,对于迅速恢复供电很有帮助。

农业应用的新势力

航拍让大众消费市场认识无人机,而在农用耕地植保领域,无人机也已发展成了一股新势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18亿亩耕地有巨大的农业植保需求,目前无人机的农业植保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包括农业参数的获取、支持作物栽培信息管理的信息获取、作物育种更加精细化的信息获取、典型灾害信息获取。“农业关注的水分等农业参数,无人机遥感检测都可以获得。此外还可以获得冬小麦养分信息等,以服务相应的决策分析。”他解释说。

此外,无人机在农业应用上还展示了其他的优势。一是作业效果高、质量好;二是适应性广,地面装备不能进入的区域无人机可以在空中作业;三是作业成本低。

(责编:姚欣雨、肖玲)

推荐阅读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有哪些? 远不止“四大发明” 一直以来,“四大发明”就是中华科技文明一种标志。但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国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并正式对外发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