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理海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海洋中尺度涡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对维持西边界流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区域和全球气候耦合模式,以北太平洋黑潮区为案例,阐述了中尺度涡影响西边界流的动力机制,对于进一步模拟和预报中纬度风暴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7月2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经典海洋环流理论认为西边界流是由大尺度风场驱动的。该研究则表明在黑潮及其延伸体区,削弱中尺度涡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黑潮流速减弱20%—40%。
通过对海洋中尺度涡的势能分析,发现超过70%的涡旋势能通过海气界面的中尺度热力耦合耗散掉。当中尺度涡和大气的耦合被减弱,势能的耗散显著减弱。为维持中尺度涡的势能收支平衡,势能的产生要相应的减少,这就使得中尺度涡从平均流吸收能量减弱,从而导致平均流——黑潮变弱。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表示,该项成果为西边界流的动力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气候模式中西边界流的准确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进一步模拟和预报中纬度风暴轴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在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战略也获得有力的研究支撑。(记者王建高 新华社记者王先涛)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有哪些? 远不止“四大发明” 一直以来,“四大发明”就是中华科技文明一种标志。但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国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并正式对外发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