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小组从“昴”天文望远镜的超广视野主焦点照相机(HSC)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两个远方星系受前方另一个星系影响,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双星系重力透镜现象。研究小组将这一独特的天体现象命名为“荷鲁斯之眼”。
从远方星系传来的光会受前面其他星系影响产生很大弯曲,这一现象被称为重力透镜效应。重力透镜效应特别是双星系重力透镜效应比较少见,实际观察到这种现象有助于解开星系基本性质及宇宙膨胀之谜,在科学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迄今很少能直接观察到这种现象。此次研究小组发现的这种罕见重力透镜效应,其背景两个星系呈现两只眼睛的形状,其他点状天体呈现出爱因斯坦环和圆弧状,中心部位是引起重力透镜现象的星系。
研究小组发表在美国天文学会《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报告称,他们详细研究后发现了不同颜色的两个环状天体,这是受重力透镜效果影响的背景有两个星系所致。通过分光观测,计算出引起重力透镜效应的星系距离为70光年(红移z=0.795)。研究小组利用设置在南美智利的麦哲伦望远镜进行了重新观测,成功测得两个背景天体的距离(红移)分别为90亿光年(z=1.30)和105亿光年(z=1.99)。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重大成果是天文学者在授课时偶然发现的。日本国立天文台每年举办面向大学生的短期讲习班。研究小组在2015年9月的一次授课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小组负责人田中贤幸说:“他与参加讲习班的学生出塚杏沙一起观察HSC照片及分析数据时,偶然发现了呈圆形的星系。发现这样的罕见天体是能够观测广域天体的HSC和高解析度观察远方星系的‘昴’望远镜的成果。”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有哪些? 远不止“四大发明” 一直以来,“四大发明”就是中华科技文明一种标志。但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国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并正式对外发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