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塌陷 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2016年07月22日13:4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7月9日,在江苏省泰州市西湖翠苑小区,发生路面塌陷。(汤德宏/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发生强降雨后,城市路面塌陷频频发生,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是各占几分?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城市路面塌陷频发,除了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外,更与城市地质条件息息相关。

一、城市道路塌陷危害大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工程师白凌燕向记者表示,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它具有隐伏性、突发性、群发性、多因性等特点。“一些发生在城市中的塌陷虽然规模很小,但由于人口比较集中,造成的危害很大,成为城市地质灾害,并往往成为影响城市生活的突发事件。”

二、引发塌陷的三大主要原因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吕金波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这些塌陷的原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人为作用、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三种原因。“自然作用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系;人为作用主要指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没有做好,造成浅表和局部的塌陷;人为诱发自然作用主要指人类工程破坏了岩土的自然平衡,出现塌陷。”

三、自然作用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其发育所需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密切相关。”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副局长马延明对记者说。

以北京为例,北京中心城区位于由西向东发育的永定河冲洪积扇上,沉积物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西部物质相对较粗,承载力较好;东部物质相对较细,承载力较差。所以,在东部溢出带的位置比较容易发生塌陷。另外,北京平原有许多古河道,城市西部处于河道间洼地的地方,物质较细,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塌陷。

四、人为作用、人为诱发自然作用

地质出版社地质环境研究所所长雷海英此前也曾撰文指出,关于路面塌陷形成的原因,除了地铁、城市管线工程施工造成地面塌陷这些主要原因之外,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土壤含水层压力失衡,结合地下及地上建筑施工操作造成地层压力和承载力间的失衡,也会形成地面塌陷。其它原因还包括管线的渗漏与侵蚀等。

尽管总结出了城市道路塌陷的主要原因,但塌陷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所致。以北京为例,近十几年来北京地区干旱,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路基下部土质下沉,路基原夯实的土层失去底部原有的支撑,而逐步疏松。进入雨季后,雨水浸润导致路基土层下沉,使路面塌陷。此外,市区许多上、下水管年久老化,水泄漏后浸湿,甚至冲刷路基,导致突发性塌陷等屡屡出现。因此,城市道路塌陷,或许也是人类生活中统筹考虑不周的体现吧。(孙奕菲)

(责编:余悦(实习生)、肖玲)

推荐阅读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 将于11月首飞 9月1日,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于11月择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任务。【详细】

中科院为海外青年学者回国创新发展铺路搭桥12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及“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和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代表近日齐聚北京,交流了解国内科研领域最新情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