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少年溺水多发 杭州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醒

2016年07月20日11:21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夏季青少年溺水多发 市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醒

每年夏天,青少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今年6月以来,杭州已发生多起溺水事故。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昨天,杭州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醒。

游泳前:取下假牙、用眼药水洗眼

“游泳前,要清楚身体健康状况,感冒、身体虚弱等都不宜游泳。游泳时,也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杭州疾控中心吴医师提醒,有些人饿着肚子游泳,这是不对的,运动时不能太饿,也不能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喝酒以后不要游泳,以免抽筋。”

游泳前,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区用水淋洗身体,等到适应水温后再下水。许多老人镶有假牙,游泳前要先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为了预防眼病,游泳前可先用不含抗生素类的消炎眼药水洗眼;游泳后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或有红肿、疼痛等症状,可点滴含有抗生素成分的眼药水。

游泳时:手指抽筋可迅速握拳张开

“游泳时,遇到小腿或脚部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如果遇到手指抽筋,吴医师支招,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就可使抽筋消除。

游泳时,耳朵容易进水,如何排除,有几个方法可以学一学。比如单足跳跃法:将患耳朝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反复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危险时刻:学习“水母漂”自救

游泳时一旦疲劳过度,要保持镇定。可以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后仰、面向上的仰泳体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深吸浅呼,保持身体浮于水面。身陷旋涡时,应立刻平卧水面,沿着漩涡边,用爬泳快速地游过,切不可直立踩水或潜入水中。

发生溺水,首先要进行自救,吴医师说,可以学学“水母漂”: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待需要吸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压划水,顺势抬头吐吸气,随即低头闭气恢复漂浮姿势。(记者柴悦颖 通讯员严敏)

(责编:王珂园(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有哪些? 远不止“四大发明” 一直以来,“四大发明”就是中华科技文明一种标志。但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国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并正式对外发布。【详细】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 可能带来系外脉冲星惊喜7月3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我国在建的“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正式完工。“我们希望通过FAST首次发现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总经理郑晓年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