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汉城湖公园,机器人向过往路人发放糖果。(彭华/光明图片)
36个白色人形机器人有序摆开,配合音乐节奏翻转、移步、伸展,呈现出炫酷的街舞表演;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更是赚足了眼球……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机器人无疑成了闪光灯的焦点。而在产业层面,大量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各企业迅速兴建机器人产业园,这些场面看似热闹非凡。
然而,“热闹”的背后,我国机器人产业也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化”等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折射出了什么?未来机器人产业如何才能迈向高端?
“低端化”趋势渐显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今年年初,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另外,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而且机器人产品水平同国外先进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工业机器人在速度、精度等方面相对落后,服务机器人在自主决策和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上仍较落后。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同时具有投资过剩的隐忧,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也逐步显现,小、散、弱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的特点。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身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内在需求,而仅仅是跟着政策走,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性。”这暴露了存在于企业中的短期化、功利化和投机化等问题。
专家表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缺乏行业标准等,都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境。
罗仲伟认为:“总体而言,机器人产业的大方向是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但当前存在的‘粗放型’‘运动式’等行为,会导致资源浪费,投资回报率低等后果。”因此,我国机器人产业迫切呼唤一场变革。
创新+集群“双轮驱动”
面对新趋势、新矛盾,未来机器人产业如何迈向高端化?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所需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约占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左右,但国内能够提供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还很少。
“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弱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对此,罗仲伟认为,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罗仲伟也提到“质量提升,标准先行”,要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机器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构建和完善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并通过行业规范条件,形成制度约束。
针对机器人产业“小、散、弱”等问题,工信部表示,要推动机器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合力。
紧扣市场需求“脉搏”
形似滑雪运动员的机器人挥舞着“手臂”,把滑雪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旁边,虫形机器人则蠕动着“身体”,感受着前方“路况”,及时调整方向……
“这是模块机器人,通过组合可模拟不同生物,开发儿童智力,增添娱乐。”安徽合肥欣奕华集团总经理张弥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工业机器人是公司主要的盈利业务模块,但未来还是要向市场空间大的服务机器人转型。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统计,近来服务机器人市场开始迅速增长,如家庭娱乐用无人机、骨科机器人等均很受欢迎。预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在罗仲伟看来,用于代替企业生产中间环节的生产装备类机器人,以及生活应用类机器人,都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未来,机器换人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罗仲伟说。同时,他认为政府要建立好公共服务体系,长远性引导,并维护市场秩序。
辛国斌则指出:“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此同时,也要抓住产业薄弱环节,看清发展趋势,找准市场定位,注重与其他科技领域的融合创新,运用好资本和人才的力量。
工信部表示,未来将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聚;同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升产业竞争力。(记者刘坤)
中国古代科技贡献有哪些? 远不止“四大发明” 一直以来,“四大发明”就是中华科技文明一种标志。但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为了让国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贡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经过三年系统梳理,总结出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项,并正式对外发布。【详细】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 可能带来系外脉冲星惊喜7月3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我国在建的“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正式完工。“我们希望通过FAST首次发现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总经理郑晓年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