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印度洋归来 成果丰硕

2016年07月15日10:03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大洋一号”科考船印度洋归来

  14日,在完成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后,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返航青岛。此次科考自2015年12月12日启航以来,历时216天,航程30957海里,成果丰硕。

  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李怀明介绍,此次科考取得的成果如下:完成了西南印度洋合同区26个区块的综合异常拖曳探测和地质取样调查工作,为区域放弃提供了基础资料;初步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5个区块内圈定了硫化物矿化异常的分布位置;首次利用中深钻技术在玉皇热液区确认了一处硫化物矿体;顺利完成电法探测仪应用性试验,获得玉皇热液区9条测线数据,为反演硫化物矿体空间分布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深孔岩心钻机试验取得突破。李怀明表示,中国大洋航次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已经进行了3个航次中深孔岩心钻机试验,本航次首次在热液区获取硫化物岩心样品,对于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而言,是一个重要进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五航段在印度洋海盆先后进行了沉积物重力柱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CTD)测量、海水取样、大体积过滤器悬浮体原位抽滤等作业,同时进行了船载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量,采集了大量样品和资料。”李怀明说,本航段是继去年大洋第34航次第五航段后,中国大洋协会在印度洋组织的第二个海底稀土调查航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对印度洋海盆稀土资源特征的认识。(记者付丽丽)

(责编:余悦(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 可能带来系外脉冲星惊喜7月3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被顺利安装在索网上,我国在建的“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正式完工。“我们希望通过FAST首次发现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工程常务副总经理郑晓年说。【详细】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