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洪涝过后,如何对抗疾病?

2016年07月07日08:43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近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强降雨持续,洪水来势汹汹,在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灾后疫情传播的隐患。那么在洪水退后,大家该如何预防疾病的滋生和蔓延?以下几点应当引起市民的注意。

“环境作战”不可少

一是洪水退去之后,有些居民区的道路上会堆积着洪水带来的大量泥土,在这些泥土里面,还埋着摩托车、水泥块、家具等各种各样的杂物。这些泥土和垃圾会造成水源污染,可能使人会得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伤寒、副伤寒等。在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二是要将门窗全部打开通风,使墙壁、地面尽快干燥,对墙壁、地面可先进行消毒。将室内衣物、被褥、草垫等日用品放在阳光下曝晒,家具表面用 “84”液消毒或其他消毒液擦拭;对碗筷等餐具可进行煮沸消毒或用 “84” 消毒液浸泡10-20分钟,取出后用清洁水冲净再使用。

三是在洪水过后,苍蝇、老鼠和蚊虫开始大量繁殖或出动,给疾病的传播带来诸多隐患。广大群众要藏好食物,防止老鼠偷吃;不要睡地铺,防止和老鼠接触;除此之外还应用老鼠夹或用安全、高效的慢性灭鼠药物灭鼠。苍蝇可以传播霍乱、痢疾等多种疾病,要特别注意防止苍蝇叮咬食物;搞好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可以减少苍蝇的危害。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家中应备有蚊帐、蚊香,防止蚊子叮咬;搞好环境卫生,清除住宅附近的坑洼和盆、罐中的积水,可以减少蚊子的危害。

“病从口入”要记牢

严格做到“十不”:

1、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

3、不吃霉变的食物和糕点;

4、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

5、不喝生水;

6、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

7、不搞集聚和野餐活动;

8、不用脏水漱口;

9、不吃生、冷食品或凉拌菜;

10、不共用毛巾和牙刷。

除注意饮食以外,最好每餐都吃醋和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能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在吃凉拌菜时,更不要忘记加些醋和蒜泥。

习惯养成很重要

目前正值夏季,湿度大、温度高,发生洪涝灾害后,极易滋生病菌,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洗手时,要用清洁的流动水清洗,擦手用的毛巾必须干净,特别是要关注和加强护理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做到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发热和腹泻;避免赤足下地,尽量减少与洪水接触的机会。

乐观才是健康道

受灾地区居民,要积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应尽快到附近医疗机构就诊,腹泻、发热病例更应提高重视程度。

洪涝期间,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房屋被淹,水源被污染,粮食、食品、被褥潮湿,道路积水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人们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但这是暂时的,我们要规律作息,按时健康饮食、保持饱满的精力,积极地去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放松思想压力,保持乐观心态。讲科学,不迷信,用科学指导自己战胜灾害。切忌轻信民间经验和谣传,做出危害健康和安全的行为,这样才能积极地和洪涝灾害作斗争,最后战胜灾害。(陈垚) 

(责编:余悦(实习生)、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