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科普中国>>正文

科技点亮智慧生活

毒品“威力”有多大?一次就可上瘾

2016年国际禁毒日科普中国系列报道

2016年06月26日09:14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手机看新闻

资料图:戒毒人员在进行比赛

人民网河南分网记者曾在街头随机采访群众,问他们毒品的危害有哪些。有市民开玩笑说,“吸毒好像能减肥,看电影里,吸毒的人都特别瘦。”一位市民甚至表示,“听说吸毒的感觉很奇妙,很难戒掉,要不是觉得对身体不好,真想试试会不会上瘾。”

北大药物依赖所专家刘志民曾告诉大家,根据实验研究,给动物投以冰毒、可卡因等毒品,哪怕是一次单剂量的毒品,也可以诱发出动物的成瘾行为。那么,从科学层面上该如何解释毒品让人上瘾这一问题呢?

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疾病

北京日报曾就此问题采访过国家禁毒委员会专家李建华,他表示,科学界对于该问题也仍在探索之中,并没有统一确切的答案。不过,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吸毒成瘾是一种脑疾病。

虽然目前毒品种类繁多,让人防不胜防。但是它们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某种途径刺激人体产生过量“多巴胺”而行使生理功能。“多巴胺”是一种存在于人脑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传递兴奋及愉悦等信息,因此它又被称作“快乐物质”。

当我们遇到快乐的事情时,多巴胺会大量产生,从而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压力巨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难遇到那么多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于是,毒品趁机而入。

生活中经常听闻的吗啡就是一种外来的多巴胺刺激物,它与多巴胺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当大量吗啡进入大脑,吗啡与人体的多巴胺有一个选择性竞争的过程,最终吗啡获胜,优先与鸦片受体结合。长此下去,人类自身分泌多巴胺的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只能依靠外来物质的摄入以维持所谓的“生态平衡”。一旦突然停用,人体自身被抑制的多巴胺分泌功能不会随之马上恢复,人就会出现因多巴胺分泌失调引发的各种生理症状,如流涕流泪、头昏脑涨、乏力嗜睡,甚至有万蚁噬骨的痛楚。

三副药方助力戒毒

重庆市铜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禁毒委主任陈益国曾提到,戒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脱毒、康复和重新步入社会。针对三个阶段,重庆市探索出了一套“PC戒毒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柔性且科学的戒毒。

【脱毒期:合理饮食+教育矫治】

脱毒阶段会强制性停掉吸毒者毒品,因此戒毒人员多会出现戒断反应,常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等。此时,为戒毒人员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十分必要。同时还应辅以“教育矫治”,即心理帮助,包括激励、家人帮教等方式。

【康复期:心理咨询+运动疗法】

脱毒后,吸毒者仍存在心理依赖和一定的身体依赖,对毒品的渴求仍要持续很长时间,所以,要对戒毒者在脱毒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以巩固脱毒效果,克服心理依赖。此时,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以帮助戒毒人员转化负面情绪、改善睡眠、缓解心理压力等为目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戒毒人员的喜好采用运动疗法,通过运动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抒发情绪。

【回归社会期:职业培训+就业推荐】

吸毒者因长期沉迷于毒品,大多丢失了原本的工作。在恢复后重新步入社会,首先必须解决经济问题,而帮助就业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可选择开设一些培训科目,以及传授如何社交、求职、处理家庭关系和应付生活中的压力等技能。(陈瑶)

(责编:张希、肖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