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家长如何在早期识别儿童自闭症 

马红霞

2019年07月16日15:35  来源:医普惠明
 
原标题:【杏林花普】 如何发现不一样的你?——指导家长早期识别儿童自闭症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多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且以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自闭症患者的医治及生活照料,因儿童期患病后其病症往往伴随终生,致使很多家庭陷入诸多生活困境及生存质量下降的灾难,家庭发展和家庭身心健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自闭症已成为精神残疾的第一杀手。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有助于儿童的康复。

每当医生给孩子作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家长开始难以接受,会有各种“控诉”。“我的宝宝只是说话少,不怎么和小朋友玩,但每天很活泼好动,现在独生家庭的小孩不都是这样的吗?”;“我的小孩不看人,我以为是胆小的缘故”;“我的小孩1岁前都好好的,还会叫爸爸妈妈,但1岁后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我以为上了幼儿园就会好 ”。殊不知各种家长“以为”正常的情况,却是儿童自闭症特有的表现,以致耽误了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很多家长都是在宝宝上幼儿园后老师投诉太多,才意识到宝宝确实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如何能在早期发现不一样的儿童呢?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现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因此,它不属于心理疾病。自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识别

1-2岁的自闭症儿童已经表现出社会交流和交往水平的减少(如存在交流障碍,如不说话、缺乏共同注意、肢体语言运用少;社会交往障碍,如出门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缺少互动),以及对物体的重复行为的增多(如反复排列物品等)。如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发现宝宝的问题,请尽快带宝宝来医院就诊。

我国2017年发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2]中提出五“不”行为,如有发现宝宝存在以下以为,需注意儿童自闭症。

1.不(少)看:缺乏目光对视,“目中无人”或目光注视短暂。

2.不(少)应:叫名不应,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缺少共同注意,即缺少与他人共同关注某一物件或事件。

3.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不会有目的的指物或手势比划,多数会把大人的手作为工具来获得需要的物件,比如宝宝要开门,往往会拉大人的手放在门把上。

4.不(少)语:不说话或说话迟,这也是很多家长最多关注的问题。

5.不当: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物品、排列物品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车轮并持续注视车轮等;言语的不当,表现为重复语言、无意义的语言,如反复背动画片中的台词,虽然患儿有语言,但语言无交流意义。

此外,部分自闭症儿童会出现发育倒退的现象,可以突然发生,或逐渐发生。如有发育倒退的情况,也请家长及时带宝宝就诊。

如何识别儿童多动还是自闭症?

有很多家庭的宝宝表现为多动,总是停不下来,对于这种多动的宝宝也需要注意儿童自闭症,以往我们称阿斯伯格综合征。宝宝与经典的自闭症有所不同,他们会主动和小朋友交往,语言发育可以正常,因此很少会与自闭症联系起来,但宝宝往往会有行为问题,家庭会觉得难以管理,上学后老师投诉过多,往往被同龄小朋友当成“怪人”。这种宝宝与多动症儿童有何不同呢?

1 多动:表现为异常多动,无所畏惧的多动,不分场合的多动,注意力分散,有时表现为注意力的过度集中。而多动症的宝宝的多动是有所忌惮的。

2 社会交往困难:与经典的自闭症不同,宝宝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采用的交往方式生硬,不能建立与其年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常常被孤立。而多动症宝宝多是因为搞破坏或干扰别人等因素被孤立。

3 语言交流困难:与经典的自闭症及多动症不同,宝宝的语言发育正常,但是语言沟通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察言观色,不顾别人的感受,往往会滔滔不绝地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 异常地固执:对于日常行为模式,他们有自己固定的程序。一旦程序改变,患者会表现出不安,甚至情绪崩溃。例如宝宝出门要走固定的路线,更换路线往往不接受。

对家长“控诉”的回答

1 宝宝的自闭症与独生子女家庭有关吗?

在二胎或双胎以上的家庭,家长通过对孩子们的比较能发现宝宝的异常,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宝宝,往往在行为上有自我中心的表现,且父母双方以及大人对孩子关心不够,平时陪伴减少,宝宝跟同龄的孩子交流比较少,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表现,如语言少,互动少,自己一个人玩。但如果发现宝宝的问题,及时带宝宝和小朋友互动,在家多和宝宝交流,宝宝的语言行为短期内会大大改善,基本可以排除自闭症的诊断。

2 宝宝不看人是自闭症吗?

胆小的宝宝会表现出不敢有目光注视,但适应环境后其目光注视及交流会改善。因此,我们要在多个环境中观察宝宝的行为,不能因为不看人就考虑自闭症的诊断。但如果出现持续性的不看人,且与家长缺少共同注意,需注意自闭症可能。

3 宝宝的性情改变考虑自闭症吗?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宝宝1岁前会叫爸爸妈妈,会和小朋友分享,会指物,但1岁后突然发现宝宝变了个人,突然不说话,不和小朋友玩了。除了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外,需注意自闭症的可能。自闭症的儿童有30%左右会出现发育倒退,包括语言功能、社交功能等,家长往往认为是性情改变,如遇到上述情况,请及时带宝宝就诊。

4 自闭症有药可治吗?预后怎样?

自闭症的治疗以教育与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主要针对一些心理行为问题。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科学干预是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关键。以社交互动为核心的干预是自闭症训练的核心内容,要选择正确的干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经过早期科学的干预,重度自闭症的孩子能自理,减轻社会照顾;中度的自闭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长;而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责编:吴晓琴、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