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賃經濟為什麼火了
“外出旅游,租一台無人機真的太香了!不管是山川湖泊,還是古鎮街巷,上帝視角拍出來的畫面,每一幀都能當壁紙。”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北京游客張林帶上租賃的無人機到川西旅行,將五彩斑斕的畫卷永久定格在照片裡。
讓張林更滿意的是租無人機的高性價比:“買一台同款機型要兩萬元,旅游結束后大概率會閑置在家,而租一台每天只要300元,而且隨走隨用,方便又劃算!”
和張林有著類似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火爆的租賃需求,讓無人機、數碼相機等“一機難求”。
“國慶前一周,無人機便被訂完了,租賃業務量同比增長兩倍,抗風性強、續航超30分鐘的機型最受歡迎,日租金200∼300元仍供不應求。”北京一家攝影器材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甘肅蘭州,日租金從30元到100元不等的數碼相機、運動相機、長焦鏡頭等攝影設備受到青睞。一家電子產品門店的負責人介紹說:“運動相機、長焦鏡頭日租金30∼100元,近期訂單量是平時的三倍之多。”
旅游場景的租賃需求遠不止數碼設備。租車、租帳篷、租戶外桌椅、租兒童推車、租皮劃艇、租卡式爐……可租賃的裝備應有盡有,“隻有你想不到,沒有租不到”。
“每一套被反復使用的帳篷,都在為地球減負。”經常在網上租設備的黃林依對記者說,當你站在山巔迎著朝陽張開雙臂時,背后那套陪你翻山越嶺的專業器材,或許正准備奔赴下一場旅程——這,就是科技與自然最美的交匯。
實際上,租賃經濟的觸角,早已跳出旅行,延伸至文化消費領域。這兩年,隨著國風文化的強勢回歸,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於穿漢服打卡古風景點。杭州一家漢服館把模式從銷售轉為租賃后,單月客流量上漲3倍。“當漢服遇上租賃模式,小市場也能做出大文章。”這家漢服館的負責人楊樂對租賃市場信心滿滿。
在潮玩圈,某些限量版玩偶的租賃服務應運而生,滿足了年輕人婚宴、場景布置、道具拍攝等多元場景需求。“拍照或拍短視頻時,租賃玩偶,相比高價搶購,嘗鮮成本大大降低了。”90后消費者張涵說。
如今,不少像張涵這樣的年輕人,以“租賃”創新消費邏輯——租衣服、租玩具、租日常用品,租賃經濟仿佛“開閘之水”噴薄而出,席卷著“萬物皆可租”的浪潮扑面而來。
從“買買買”到“租租租”,租賃消費透射著年輕一代消費觀念的深刻變遷:他們不再為購買的“儀式感”買單,而是為租賃的“體驗感”付費。從“擁有商品”到“使用服務”,租賃正以其靈活性和環保性,成為年輕人樂享品質生活的新選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租賃經濟交易規模突破4.2萬億元,同比增長32%,服務用戶超7.5億人次。其中,30歲以下用戶佔比超六成,00后用戶訂單同比暴漲兩倍。
有研究報告顯示,租賃成為年輕人“低成本試錯”的工具,通過嘗鮮和多樣體驗豐富消費選擇,避免在消費中“踩坑”。專家提醒,當下租賃消費依然存在一些隱患,如信任缺失、體驗斷層、品質難保等,建議年輕人在租賃消費時,選擇有信譽的專業平台合作,理性消費,量力而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