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轉化,推動顛覆性技術落地
9月26日,在第十三屆科博會“涪江科技匯——顛覆性技術與未來產業發展”活動上,發布人李惠安佩戴AI眼鏡,他身后的屏幕中,動態展示《顛覆性技術產業化指數報告(2025)》。報告中的“技術—產業—區域”三維穿透的框架,將高溫超導材料、可控核聚變、腦機接口、量子科技等8個前沿領域在31個省份的發展態勢清晰標注。作為中國科技城,四川綿陽在可控核聚變、機器人、核醫學、航空航天等多個前沿領域有所布局。
顛覆性技術,無疑是本屆科博會上的“高頻詞”。近期,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腦網絡組與腦機接口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蔣田仔多次來到四川。他發現,四川密切關注這些技術的前沿動向,蔣田仔認為,這些領域前景非常廣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工程專家楊善林看來,隨著先進無人機系統、未來工業互聯網、新一代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有助於推動低空經濟從理論邁向現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為綿陽推動更多創新場景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提出建議,“綿陽在核技術、電子工程等領域底蘊深厚,這是發展量子科技的獨特土壤。”在他看來,綿陽可以在現有產業上布局量子計算應用場景,例如醫療健康、新材料等,要敢於率先開放應用場景,為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提供試驗田。
投資界代表則更關注創新生態的構建。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張思申認為:“一個好的創新生態,需要打造人才供給、金融供給、技術經理人體系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已和綿陽建立了合作,未來也願意來綿陽設立專門的科技投資基金。”
如何讓顛覆性技術落地,綿陽也在探索新路徑。當地成立了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技創新投資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形成“研究院負責遴選轉化+科創投負責投早投小‘雙輪驅動’成果轉化模式”,加快構建“項目策源—成果孵化—形成產業化”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