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處理電子垃圾,各有妙招(國際視點)
![]() |
當前,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電子垃圾的處理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德國、日本、比利時等國積極採取行動,制定相關電子回收利用率標准,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提升專業拆解和處理技術,提供以舊換新補貼措施,大力普及回收再利用等綠色環保理念,促進了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在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時發展了循環經濟,帶來環保和經濟的雙重效益。
德國——
以舊換新激勵機制效果顯著
在德國柏林大型電器連鎖超市萬得城門店內,記者注意到幾台手機自動回收機。顧客托馬斯·施密特正在一台機器前操作。他將自己的舊手機放入機器,幾分鐘內,機器自動完成手機型號和狀態等情況檢測后,屏幕上彈出回收報價:“您的設備估價:120歐元。”施密特按下確認按鈕,隨即收到了一張等值的電子代金券。他轉身走向手機專櫃,准備用這筆折抵金額換購一部新手機。
據德國數字協會估計,德國家庭中約有2.1億部舊手機處於“休眠”閑置狀態。對於回收的手機,通常會根據其狀況進行分類處理,狀況良好的機器,經過檢測和必要翻新后,進入二手市場銷售﹔功能受損的舊手機,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拆解,提取有價值的金屬和電子元件進行再利用。手機主板中含有金、銀、銅、鈀、銠等金屬,拆解后得到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可以被再利用於金屬冶煉、塑料制造和玻璃加工等行業。據巴伐利亞環保局統計,一部廢舊手機約能提取出8克銅、4克鈷,甚至還有0.025克金、0.2克銀。
在德中企博萃循環專門為德國和其他歐洲企業提供電池關鍵材料循環利用解決方案。“傳統的電池回收技術只能實現單一材料的提取,我們改進工藝后,運用安全拆解、機械破碎、末端萃取等技術,能夠同步完成關鍵材料的精細分離和富集,回收率可達99%。”公司創始合伙人王雪向記者介紹,“德國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的制度,即生產者需要履行對其投放到市場上的電池進行妥善回收處置的責任。中國在相關領域擁有技術和人才優勢,這為雙方未來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除了手機回收,德國政府還在家電行業大力推動以舊換新。“如果有舊家電,可以直接交給你們以舊換新嗎?”不久前,記者在土星連鎖電器商城問詢了相關問題。商城工作人員蒂安娜打開公司官網,向記者演示如何在線估值、生成訂單、免費寄貨,“確認驗貨后,公司會給客戶一張等值購物卡。如果購買符合歐盟高能效標准的新家電,還可獲得最高200歐元的補貼。”
根據德國政府的一項舉措,自2022年7月起,德國的零售機構如果銷售面積超過800平方米並且銷售電器類產品,就必須開設回收處理小型電器的業務。2024年,德國政府進一步出台措施要求商店內的收集點必須統一標記,以便消費者更容易找到。德國經濟學者阿爾韋德·凱塞爾認為,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效果顯著,德國不少老舊電器實現了回收再利用,以舊換新促進了消費增長。
日本——
專業拆解技術提升回收利用率
管控嚴格、干淨整潔的廢舊家電拆解回收廠區內,工作人員在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拆解生產線上緊張地忙碌著,將各種不同廠家、型號、結構的廢舊家電進行人工拆解,並小心地處理氟碳制冷劑和水銀等有害物質。一旁還有工業機器人將空調室內機放到拆解機上進行機器粗拆解。這是記者日前實地探訪位於日本茨城縣稻敷市的鬆下環保科技關東株式會社時看到的景象。
鬆下環保科技關東株式會社成立於2004年,是日本鬆下公司和三菱材料公司的合資公司。2011年以來,該公司平均每年處理廢舊家電約55萬台,主要處理電視機、空調、洗衣機、冰箱這4類舊家電。在拆解回收廠區,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小林靖弘向記者介紹:“我們會先拆除能單獨回收的材料,再分類運至附近的廠房用粉碎機粉碎提煉,並用磁力篩選機收集鐵渣,用風力和渦流篩選機篩出塑料等顆粒。”據了解,該公司通過磁力和非鐵篩選機篩選出銅、鐵、鋁等金屬的純度可達98%,而通過近紅外線系統篩選出的不同種類塑料的純度達95%。
為嚴格管理廢舊家電,日本2001年開始實施《家電回收利用法》,明確規定空調、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的回收利用率相關標准。2009年《家電回收利用法》修訂時補充了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干衣機等家電。消費者如果要棄用相關家電,首先要向銷售商繳納回收費用和運輸費用以換取家電回收利用券,隨后由銷售商將廢舊家電統一運送至回收處理廠。家電廠家會協助處理廢舊家電,並在回收工廠提取可用材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而消費者憑券,可在家電回收利用券中心查到自己廢棄的家電是否已處理。
日本環境省的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制造商共回收處理廢棄家電1445萬台,其中空調再商品化率達93%,顯像管電視為73%,冰箱為80%,洗衣機為92%,均高於法定標准。“雖然家電回收流程復雜且要收費,但為了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小林靖弘說。
比利時——
普及綠色理念從孩子抓起
比利時每年有多達1.6億公斤的電子垃圾被送往回收中心。2024年,比利時人均回收電子電器設備超過11公斤。在電器再利用率、公眾參與度、回收網點覆蓋率等多個關鍵指標上,比利時均走在前列。比利時在促進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積極調動全社會力量,特別是注意從孩子抓起。
記者日前來到比利時非營利組織“回收”舉辦的一場公益維修活動現場(見圖,本報記者牛瑞飛攝)。現場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是一個名為“雷迪”的機器人。據活動組織者介紹,雷迪本身就是由廢棄電器組裝而成的“環保產品”:它的身體由舊電視屏幕、華夫餅煎鍋、老式收音機、電腦主板等組成,經過工程師的巧手改造,變身為一個既能陪伴兒童玩耍、又能傳遞環保知識的“大使”。雷迪的故事,向孩子們傳遞出一個重要理念:廢棄的電子設備不是垃圾,而是等待再度煥發價值的資源。
“回收”組織是比利時電子電器回收的重要協調組織,自2001年起統一負責全國電器和電子產品的回收協調。消費者在購買新電器時,都需繳納一筆“回收利用費”,用於回收利用舊產品。目前,該組織在比利時設有超過3000個回收點,位於超市、學校及社區等公眾常去的地點。近年來,比利時還興起“維修咖啡廳”等社區公益活動,志願者在咖啡廳回收當地居民的廢舊家電,並免費修復有一些小毛病的家電,傳授電器回收知識和傳播綠色環保理念。
記者在比利時電子電器回收處理中心了解到,這裡的電子電器首先會被分類:仍具使用價值的設備將被送往專門的維修中心。舊電器在被清潔、檢測、維修后,低價銷售給消費者﹔報廢產品則被送往專業的自動化拆解線,按照材料種類進行拆分。鐵、銅、鋁等金屬被回爐熔煉,塑料粉碎后進入再生塑料產業鏈,含金屬元件的電路板被送至比利時南部一家貴金屬回收中心,實現“變廢為寶”。
比利時企業優美科是知名的貴金屬回收企業,其位於安特衛普省的冶煉廠每年處理數十萬噸電子廢料,提煉出金、銀、鈀、鉑等10多種貴金屬,廣泛用於新能源電池、航空航天及高端電子制造等前沿領域。優美科公司負責人表示:“資源應該被循環使用。人們應該盡全力對資源實現從‘一次性使用’向‘永續循環’的轉變。”
(本報柏林、東京、布魯塞爾9月23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4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