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警惕!CT報告出現這些字眼,可能與肺癌有關

趙方園
2025年08月18日08:1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網北京8月15日電(趙方園)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做CT時被查出肺結節,大家不禁三連問:怎麼突然冒出結節?會不會變成肺癌?我該怎麼辦?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在接受中新健康採訪時表示,其實,大多數肺結節在確診前已默默存在多年,隻因影像技術進步、低劑量螺旋CT普及,才被大家發現。

究竟什麼樣的肺結節需要提高警惕?張毅給出了專業指導。

肺結節≠肺癌:多大才需要緊張?

肺結節,顧名思義,是指肺部組織中出現了一個直徑通常在3cm以下的“小圓點”。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肺部的一顆“小痣”,只是它出現在體內,而不是皮膚表面。通常直徑大於3cm的則被稱之為肺部腫塊。

臨床上,根據CT影像所呈現的肺小結節內部密度不同,分為純磨玻璃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實性結節。

體檢發現肺結節要不要緊張?張毅給出兩條判斷標准:一看大小,二看“顏值”。

大小

≦6mm:先觀察,不急著處理。

6-8mm:密切隨訪,排除早期肺癌。

≧8mm:為警戒線,隨訪中只要出現體積增大、密度增高(出現實性成分)或形態變不規則,需要立即就醫。

≧1cm 且伴高危因素時考慮手術。

“顏值”

小巧、邊緣光滑的“高顏值”結節多為良性。

若出現毛刺、胸膜牽拉或血管伴行等“低顏值”特征,則需警惕惡性可能。

肺部磨玻璃結節“非切不可”嗎?

張毅指出,肺癌的早期形態大多表現為無症狀的肺部結節,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肺磨玻璃結節。但並非所有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都是肺癌,肺部各種炎症、水腫、纖維化等都可表現為磨玻璃結節。

從胸部CT上看,肺部磨玻璃結節的影像表現類似磨玻璃,呈現雲霧狀的圓形、類圓形病灶或不規則陰影。

張毅表示,絕大多數影像表現為純磨玻璃結節的早期肺癌多為“原位腺癌”或“微浸潤性腺癌”,術后5年生存率接近100%。

一旦出現實性成分(mGGO),惡性概率升高,但仍屬於早期,及時微創手術即可根治。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種短期內快速增大、實性成分佔比>50%、邊緣毛刺明顯、伴有胸膜凹陷的結節。

報告裡出現哪些字眼要格外當心?

良性信號

如果結論寫“炎性結節可能性大”“考慮良性結節,建議隨訪”,則不必緊張。這些結節可能是肺炎、結核痊愈后的疤痕,或是長期接觸粉塵、油煙形成的“肺部小增生”,不需要治療,每年復查一次CT即可。

可疑信號

如果出現“不除外惡性”“建議增強CT或穿刺活檢”,說明結節有一定風險,需要進一步檢查(比如更精准的CT或病理活檢)。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煙草暴露、空氣污染、職業暴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

根據該方案,年齡≧50歲的人群中,如滿足“吸煙包年數≧20包年,包括曾經吸煙≧20包年,但戒煙不足15年”或“與吸煙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等情況,均屬於肺癌高風險人群。方案建議肺癌高風險人群,每年應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年齡一般在50-74歲。

張毅表示,遠離肺結節及肺癌風險,首要是戒煙並回避二手煙、三手煙﹔廚房爆炒前先開油煙機,炒完再運行10分鐘,減少油煙吸入﹔PM2.5 爆表時戴N95口罩,回家后洗臉、漱口、清理鼻腔,把粉塵擋在體外﹔同時避免熬夜、持續高壓和情緒暴躁,保持作息規律,若直系親屬有肺癌史,需要提早篩查。

最后,張毅用了四句話總結:

1.體檢發現≦6 mm的肺結節:先別慌,定期復查。

2.磨玻璃結節即使1cm,只要沒變化,也可繼續觀察。

3.真正需要手術的,是那些“長大、長實、長壞”的結節。

4.不吸煙、少油煙、情緒穩、早篩查,是普通人遠離肺癌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