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收突破3000億元
浙江憑“數智”塑造發展新優勢

大模型、人形機器人、智能計算等領域科技頻頻突破,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科創企業拔地而起……今年以來,浙江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收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兩位數。搶抓人工智能機遇取得扎實成效,成為經濟大省浙江勇挑大梁的鮮明亮點。
AI與人形機器人強勢出圈
今年初,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Unitree H1在春晚舞台上扭起秧歌,迅速火爆出圈﹔時隔半年,新款Unitree R1面世,這款僅為25千克的雙足人形機器人,支持用戶進行二次開發與個性化定制。
作為杭州科創企業代表“六小龍”之一,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不斷迭代,積蓄著面向未來的發展勢能。“很好的創新環境,讓企業有更多的信心投入研發、生產,做出更多新產品、新技術。”創始人王興興說。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百花齊放,一幅以“數智”為底色的發展新圖景已在之江大地徐徐展開。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浙江人工智能的重大科技成果達到17項,並系統布局實施人工智能數據與應用、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重大專項。
“浙江省較好的制造業基礎與人工智能新技術雙向賦能,多樣化應用場景為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提供空間,同時人工智能產業鏈協同效應突出。”浙江省經信廳數字經濟處(人工智能處)相關負責人說。
由人工智能引領的“數智”浪潮,正轉化為浙江經濟增長的強勁動能。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褚英國說,上半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明顯快於規模以上企業,其中,算力服務、數據服務、算法模型、智能終端營收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人工智能創新主體支撐發展
空間智能企業群核科技如果想要找到最新技術驗証,就能迅速聯動浙江大學CAD實驗室,共同推進最新的實驗項目。
創新主體間的深度互動,共同構筑起浙江發展人工智能的堅實基座。今年1至6月,浙江促成平台與高校、企業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119家,互聘科研人員633名,15家投資機構駐點式服務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層次分明、聯動性強、貼近產業,浙江布局壯大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主體隊伍,已經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民營企業擔當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在浙江,既有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凸顯創造力的創新創業群體,又有阿裡巴巴、正泰集團等規模更大的民營企業,構建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創新格局。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0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4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63萬家……
——科研院所肩挑前沿探索的“策源地”。目前,浙江省建成博士創新站2616家,其中與人工智能行業密切相關站點有200余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發展至38家。
——新型科研機構成為產業創新的“連接器”。面對科技創新日益集聚化、融合化、協同化的發展趨勢,浙江近年來建設布局了一批創新中心,浙江省智能感知技術創新中心、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相繼設立。
因地制宜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
加強高層次人才招引培育、加強高性能算力適配供給、加強高質量數據開放供給……由浙江省政府印發的《關於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於5月31日起正式實施,從全省層面對發展人工智能做出謀劃部署。
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措施明確,到2030年,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全省規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
目標既定,浙江各地各揚所長,在人工智能新賽道爭相競逐,一批階段性成果正在涌現。
溫州依托2022年5月成立的中國(溫州)數安港平台,已招引超600家數據企業落地,孵化469項數據產品﹔湖州聚焦新能源、半導體及光電、空天信息等領域,組建創新聯合體18家﹔台州加快建設浙東南智算中心二期項目,建成后將為區域內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算力保障……
“提前高標准進行統籌謀劃,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引導企業佔據先機,同時從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知然說。
未來已來。立足數字經濟先發優勢,浙江持之以恆深化“數字浙江”建設,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作出更多有益探索。
(據新華社杭州8月3日電 記者方問禹、張璇、魏一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