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樹木為何會相互“禮讓”?

施 蕊
2025年05月23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雲南哀牢山森林中的“樹冠羞避”現象。 胡金承攝

雲南哀牢山森林中的“樹冠羞避”現象。 胡金承攝

為了自我保護,也為了更好獲取陽光,樹木的樹冠盡量保持距離,這就是“樹冠羞避”現象。

在雲南哀牢山的森林裡,生存空間再擁擠,相鄰樹木的樹冠也不會相互遮擋,盡量保持距離。這種現象被稱作“樹冠羞避”,常見於熱帶、亞熱帶闊葉林。

樹木也會相互“禮讓”?這是什麼原因?相關研究從不同方向作出解釋。

從物理角度來說,樹冠之間相互摩擦碰撞,會導致樹冠的枝條樹葉特別是頂端出現磨損,一旦有了缺口,病虫害就容易侵入。因此,保持距離的樹木,會有更多生存機會﹔頂端被磨損后,樹木也會轉向其他方向生長,減少跟周圍樹木靠近的機會。保持距離,是樹木為了自我保護達成的“共識”。

從光合需求來看,樹木生長需要光合作用。樹木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可以盡量減少互相遮蔽,讓樹木更好地獲取陽光。

進一步研究顯示,植物會通過化學物質與周圍樹木“交流”信息。當與鄰近樹木接近到一定程度時,樹木會作出反應,調整生長空間。

不只是“樹冠羞避”,整個森林生態系統正是在既“競爭”又“禮讓”中,形成穩定、平衡的生態系統。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等,共同構成立體豐富的植物圖景。

(作者為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本報記者楊文明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12 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