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全國無幽日︱胃無“幽”,胃無憂?

2025年05月15日09:18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國無幽日,這裡的“幽”是指幽門螺旋杆菌。當夜幕降臨,你大快朵頤地擼串,或是與好友分享香甜的奶茶時,一個肉眼不可見的“隱形房客”可能正悄然潛入你的胃部,它就是幽門螺旋杆菌。

幽門螺旋杆菌如何在你的胃中“定居”?它的小檔案了解一下

外貌:形狀宛如螺旋鑽頭

住址:人的胃部胃酸濃度堪比檸檬汁,它卻能在此處扎根、繁殖。原來,胃部溫度恆定,胃黏膜上皮細胞能持續為其供給養分,而它藏身於胃壁褶皺之中,還能巧妙地躲避免疫細胞的追殺,胃部對它而言,簡直是絕佳的“天然培養皿”。

家族:幽門螺旋杆菌屬於革蘭氏陰性菌。

本領:1、分泌尿素酶,分解胃內的尿素,產生氨和二氧化碳,在自身周圍構建起鹼性微環境,以此抵御pH值低至1.5-2的胃酸侵蝕。

2、其獨特的螺旋形結構,搭配鞭毛的運動能力,使其能夠輕鬆穿透胃黏膜的黏液屏障,再借助黏附素分子,精准地與胃黏膜上皮細胞特異性結合,從而實現長期“定居”。

據統計,全球約50%的人口攜帶這種細菌,在發展中國家,感染率更是超過80% 。在我國,20-30歲人群的感染率約為30%,這與我們的飲食習慣、共餐文化緊密相關。那麼,到底哪些行為會帶來感染幽門螺旋杆菌的風險呢?

感染風險:哪些行為在 “引菌入室”?

幽門螺旋杆菌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和口-口途徑,因此,以下家庭生活中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傳播的渠道:

1、共用餐具

2、用嘴咀嚼食物喂食嬰幼兒

3、情侶之間接吻

研究表明,與感染者共同用餐三個月后,其他家庭成員的感染概率可高達89%。

此外,生活中還有與傳播幽門螺旋杆菌關系密切的高風險行為,如:

1、頻繁食用高鹽腌制食品,如臘肉、泡菜﹔

2、長期依賴外賣,尤其是那些餐具消毒不達標的外賣﹔

3、飲用未經煮沸的井水或河水等。

同時,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像布洛芬等,會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為幽門螺旋杆菌的定植創造可乘之機。

如果不幸感染了幽門螺旋杆菌,會有什麼症狀呢?

沉默的威脅:隱匿症狀與潛在危機

大約70%的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細菌在胃內持續活動,會造成漸進性的損傷。

感染早期,一些症狀容易被忽視,比如餐后1-2小時出現的上腹隱痛、餐后飽脹感、反復打嗝,以及因細菌代謝產生揮發性硫化物而導致的口臭。

隨著病情發展,10%-20%的感染者會發展為消化性潰瘍,此時會有規律的上腹部疼痛,可能出現黑便、嘔血,或是嘔吐物呈咖啡渣樣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狀﹔

還有1%-3%的長期感染者,可能會經歷“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的病理演變過程。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78%的胃癌病例都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關,而及時進行根除治療,能將胃癌風險降低50%。

精准打擊:科學診斷與有效治療策略

尿素呼氣試驗(UBT)是診斷幽門螺旋杆菌感染的 “金標准”。患者隻需口服含有 ¹13C 或 ¹14C 標記的尿素試劑,隨后檢測兩次間隔30分鐘呼氣中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的差別,就能判斷是否感染,檢測過程僅需10分鐘,准確率超過95%。對於出現體重下降、貧血等報警症狀的患者,建議結合胃鏡檢查以及胃黏膜活檢,以便更全面、准確地診斷病情。在治療方面,要根據個人情況,遵照醫囑執行。

預防之道:年輕人的護胃 “儀式感”

1、家庭防控

感染者應使用獨立餐具,直至根除成功,餐具需要清潔后保持干燥﹔堅決避免用嘴咀嚼食物喂食嬰幼兒,從家庭內部切斷傳播途徑。

2、聚餐新時尚

聚餐時,主動使用公筷、實行分餐制,這不僅是健康之舉,更是關愛他人的體現。研究証實,使用公筷能使唾液傳播風險降低80%。不妨隨身攜帶便攜式餐具包,讓健康飲食成為社交新潮流。

3、外賣選擇

減少腌制、燒烤類食品的攝入,多選擇富含營養且能抑制細菌活性的食物,如西藍花、酸奶等。日常飲食中,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含有多酚的綠茶,以及富含黃酮類的藍莓等新鮮果蔬,同時減少高鹽、加工肉類及精制碳水的攝入。

4、定期體檢

將“幽門篩查”納入年度體檢項目,其費用並不高,甚至比有些奶茶還便宜,卻能為胃部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自測指南:你的胃是否安全?

可通過以下簡易風險評估初步判斷感染可能性,若符合以下≧3項,建議及時進行醫學檢測:

1、每月參與未使用公筷的聚餐≧4次﹔

2、直系親屬有胃癌病史﹔

3、長期存在不明原因的口臭,或餐后腹脹﹔

4、日常依賴外賣,且偏好高鹽、高辣飲食﹔

5、伴侶已知感染幽門螺旋杆菌。

居家時,還可通過“舌苔氨味試驗”輔助觀察:晨起后,用無菌棉簽輕刮舌苔,密封在透明袋中,1小時后若聞到明顯類似尿液氣味的氨味,可能與幽門螺旋杆菌的代謝活動有關,但此舉需進一步確診。

胃不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更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開啟科學護胃之旅,讓“無幽”成為對自己和家人最貼心、最溫暖的守護承諾。

作者:九一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劉正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策劃:翟國慶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