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AI為醫療科技帶來新空間

代小佩
2025年03月05日07:4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通科技”)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在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等百余家醫院應用。

“近年來,國產手術機器人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特別是在腹腔鏡手術、骨科手術等領域,國產手術機器人逐步進入臨床應用,打破了國際品牌的壟斷局面。”全國政協委員、納通科技董事長趙毅武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雖然取得重大突破,但國產手術機器人在核心技術、臨床數據積累和市場認可度方面與國際一流品牌還存在一定差距。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在哪?“首先,國家對醫療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保障有力。其次,人工智能、大數據、5G 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為醫療科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空間。再者,通過國際合作可以整合全球資源,提升自身競爭力。最后,中國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優勢,能以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趙毅武分析。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為了抓住機遇,趙毅武建議醫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以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要確保產品符合各國法規和標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我們要通過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逐步提升中國醫療科技品牌的國際認知度。”趙毅武說,一要突破核心技術,重點攻關高精度機械臂、智能感知與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提升機器人的精准度和穩定性﹔二要加強臨床合作,通過更多臨床實踐積累數據,優化產品性能,提升醫生和患者對國產產品信任度﹔三要推動產業化發展,完善產業鏈布局、降低成本﹔四要拓展應用場景,探索手術機器人在微創手術、遠程手術等場景中的應用潛力。

趙毅武說,以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已展現出不俗競爭力,未來前沿技術和醫療行業融合發展的更多成果值得關注。

例如,納通科技在國內首創“智能外科手術室一體化”解決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手術室數據進行自動分析與解讀,為醫生的術前規劃、術中指導、術后復盤提供技術支撐。“我們還構建了數字孿生手術室,優化手術室運行效率,提升整體管理水平。目前,數字孿生手術室已在多家三甲醫院投入使用。”趙毅武介紹。

“國產手術機器人和智能化手術室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隻要我們聚焦臨床需求、堅持創新、深化合作,就一定能實現更大突破,為全球醫療科技發展貢獻中國力量。”趙毅武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