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小感冒可引發致命腦炎

春節期間,一位27歲的青年演員因感冒導致中樞神經感染離世,消息一出便登上新聞熱搜,讓眾多網友唏噓不已。看似扛兩天就能好的小小感冒其實並非“人畜無害”,太過輕敵很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繼發神經系統感染,勾起腦炎、腦膜炎等嚴重威脅生命的並發症。
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至6次
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我們都有可能患上感冒,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較大的時候,感冒的發病率更是明顯上升。據統計,成年人每年平均會患2至6次感冒,而兒童的患病次數則更為頻繁。引起感冒的病原體多種多樣,其中以病毒感染最為常見,約佔90%以上。感冒的主要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這些症狀一般會持續3至7天,大多數患者通過適當休息、多喝水以及服用一些對症治療的藥物,就能逐漸康復。
大多數感冒病例只是輕微的自限性疾病,常見的並發症有支氣管炎、肺炎、鼻竇炎、中耳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
病毒入侵神經系統有兩條路
感冒病毒一旦入侵神經系統,就有可能引起腦膜炎及腦炎,其發病率在0.1%至1%左右,在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中可能會略高。
多項研究發現呼吸道病原體可直接或間接途徑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當身體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病原體在呼吸道內大量繁殖,可能會進入血液,且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個部位。如果神經系統的某些部位存在薄弱環節,或者免疫系統在對抗感染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病原體就有可能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或脊髓,引發腦炎、腦膜炎等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另一種機制是病原體通過神經途徑直接侵入神經系統。有些病毒具有嗜神經性,它們可以沿著神經纖維從感染部位向中樞神經系統蔓延,由此影響神經系統功能,造成神經調節失常最終致命。例如,單純疱疹病毒可以潛伏在三叉神經節等神經組織中,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被激活,沿著神經纖維逆行進入大腦,引發單純疱疹病毒性腦炎。此外,某些病原體通過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反應或者釋放某些毒素等間接途徑累及神經系統。
青年人通常自認為身體強壯,對感冒不夠重視,在感冒后可能仍然繼續熬夜、過度勞累、不注意休息和飲食等,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會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加病原體侵入神經系統的風險。另一方面,青年時期正處於學業、事業的關鍵階段,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長期的精神壓力也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病原體的攻擊。
身體發出的5個求救信號
感冒病毒一旦入侵神經系統后,症狀往往比普通感冒要嚴重得多,而且表現形式也更為復雜。神經系統感染的症狀通常不會在感冒后立即出現,而是有一定的潛伏期,一般為一至兩周左右。在潛伏期過后,患者會逐漸出現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
頭痛。這也是神經系統感染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頭痛的程度往往較為劇烈,不同於普通感冒引起的輕微頭痛。患者可能會感到頭部脹痛、刺痛或搏動性疼痛,疼痛部位多為全頭部或前額、顳部等。頭痛可能會持續存在,並且在咳嗽、打噴嚏、用力等情況下加重。
發熱。大多數患者會出現發熱症狀,體溫可高達38℃甚至更高,且發熱持續時間較長,一般超過3天。即使使用退燒藥,體溫也可能反復升高。
意識障礙。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如嗜睡、昏睡、昏迷等。嗜睡表現為患者睡眠時間明顯延長,但能夠被喚醒,醒后能基本正確回答問題﹔昏睡則是患者處於較深的睡眠狀態,需要較強的刺激才能喚醒,醒后回答問題含糊不清﹔昏迷是最為嚴重的意識障礙,患者完全失去意識,對任何刺激都沒有反應。
精神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精神症狀,如煩躁不安、譫妄、幻覺、妄想等。譫妄表現為患者意識模糊,伴有定向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言語混亂等﹔幻覺是指患者感知到實際上不存在的事物,如幻聽、幻視等﹔妄想則是患者堅信一些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想法,如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等。
神經系統體征。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還可能發現一些神經系統體征。例如,腦膜刺激征陽性,表現為頸項強直、克氏征陽性和布氏征陽性。患者還可能出現肢體無力、抽搐、感覺障礙等症狀。
發熱超三天不見好盡早就醫
不要輕視感冒症狀,避免拖延病情。如果感冒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如發熱超過3天、咳嗽劇烈、頭痛嚴重等,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由於感冒繼發神經系統感染的症狀較為復雜,且與其他一些疾病的症狀相似,因此准確的診斷至關重要。
醫生在診斷過程中,通常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狀出現的時間和發展過程等。同時,還會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重點關注神經系統體征。腦脊液檢查是診斷神經系統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檢查腦脊液的壓力、外觀、細胞數、蛋白質含量、糖和氯化物含量等指標。
此外,頭顱CT、MRI等影像學檢查也有助於發現神經系統的病變,如腦實質的炎症、水腫、出血等。血清學檢查可以檢測患者血液中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幫助確定感染的病原體類型。
三管齊下提高治愈率
一旦確診為感冒繼發神經系統感染,應立即進行治療。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減輕症狀、降低並發症的發生風險、提高治愈率。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病因治療。根據感染的病原體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細菌感染,應使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是病毒感染,常用的藥物有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對於一些特殊的病原體感染,還需要使用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症治療。針對患者出現的各種症狀,進行相應的治療。例如,對於高熱患者,給予退燒藥和物理降溫,以降低體溫,減少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對於頭痛劇烈的患者,給予止痛藥物﹔對於抽搐患者,使用抗癲癇藥物控制抽搐發作﹔對於意識障礙患者,加強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肺部感染等並發症的發生。
支持治療。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保証充足的營養和水分攝入。對於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可通過鼻飼等方式給予營養支持。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變化等,及時發現並處理病情變化。
文/王也(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