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分鐘級、百米級”氣象預報——

亞冬會氣象保障已就位

崔興毅
2025年02月07日08:0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氣象保障服務人員在亞布力賽區調試維護固定氣象監測站。李一鳴攝/光明圖片

氣象保障服務人員在亞布力賽區調試維護固定氣象監測站。李一鳴攝/光明圖片

此刻,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亞冬會”)的元素隨處可見:它們或貼在往返於此的高鐵車窗,或出現在地鐵站口的顯示大屏,或趴在中央大街的街燈表面,或藏在冰雪大世界裡的冰雕內部,甚至搖晃在各地游客、雪友的背包上,更從運動員的雪板下“飛濺”開來……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火熱圖景又添了一把火!

讓這團火越燒越旺的,有“地氣”,有“人氣”,更少不了“天氣”——

從激光測風雷達到交通氣象站,從現場滾動更新氣象要素預報到亞冬版氣象App,氣象部門正全方位保障亞冬會氣象信息“無死角”。

助滑、俯沖、滑向跳台,騰空、“飛”向天空——空中翻轉、穩穩著陸。

“今天是逆風,回調落點,調整動作,延長滑行距離!”

一邊是運動員行雲流水的動作,一邊是教練員根據風力對落點進行的調整。亞布力滑雪場上,像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這樣的測試,每天都有好幾輪。

“當風力大於等於四級時,對空中技巧的影響程度就達到了‘低影響’級別。”亞冬會氣象台現場服務預報員張曉瑞解釋,在實際賽訓過程中,風力達到2~3級就可能影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如果風太大,動作的完整度以及落地的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

空中技巧項目正是氣象學與運動力學的博弈場——運動員需要以最高70公裡/小時的出台速度騰躍至10米高空,若比賽時風速過大,運動員在空中易被風吹偏,影響動作的完成質量。

“坡面障礙和大跳台對空中風要求高,我們在賽道一共設置了包含激光測風雷達在內的5套監測系統。”亞冬會氣象保障服務人員熊峰告訴記者,他們還在大跳台和坡面障礙的出發點、賽道中段分別設置氣象監測便攜站和固定站設備。

精密監測,還體現在精准有序的站網布設上。

在越野滑雪測試賽的賽道旁邊,記者注意到氣象工作人員正在清掃一台便攜式六要素自動氣象儀周圍的積雪。

“它能實時採集賽場內的溫度、風向風速以及氣壓等相關要素,配合氣象部門前期建設的固定氣象站,為現場比賽精准的氣象預報服務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亞冬會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人員韓宏亮介紹。

走進亞布力賽區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站點,大屏顯示著激光測風雷達實時上報的風羽圖——根據綠色和藍色的風矢,除了1000米以上的部分地區,亞布力賽區當天的風速都保持在每秒0~5米。

“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能實時採集亞布力賽區不同高度的氣象要素信息,為預報員提供精細精密的垂直探空數據。”熊峰說。

保障賽事項目,少不了對“方寸”天氣的監測。

“1月21日7時至16時,平均風速1米每秒”“7時新增雪深0厘米”“9時累計雪深0厘米”……看著空中技巧騰空區精確到小時的氣象專報,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單板U型場地項目競賽副主任王海峰心裡有了底,“嗯,是個適合比賽的好日子!”

原來,運動員心中理想的賽道是硬面冰雪,粉雪會影響滑行速度。“如果氣溫過高,賽場上的雪就會融化,對滑雪運動員控制轉彎動作影響極大。當比賽期間出現較強降雪時,新雪比較鬆軟,導致摩擦力增大、滑行速度減慢。”亞冬會執委會競賽部部長李光介紹。

不過,亞布力賽區做足了應對准備。“我們每天都會根據氣象信息,提前對纜車運行、場地清雪等做好相應部署,確保賽事順利進行。”李光說。

要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裡護好火種,也不是件易事。

“1月17日至20日的空氣質量逐漸變差,能見度低。”亞冬會氣象台內,發出一條緊急預報。1月16日的聖火採集對接會上,採火方當機立斷:備播日期提前到17日!

“亞冬會聖火採集採用冰透鏡聚焦太陽光點火的方式,雲量對聖火採集影響非常大。雲量過多,會遮擋陽光,影響採集效果。”亞冬會氣象台副台長曲成軍介紹。

為保証亞冬會採火儀式順利進行,1月13日開始,氣象部門就針對風向、風速、空氣質量和大氣能見度等幾個維度對採火地點進行全方位監測。

採火儀式上火炬傳遞的點位也在隨時變化,正式採火的情況更加復雜。“接到任務一周以來,我們一直在為相關的點位提供氣象數據,盡力做好採火儀式的風險提示。”曲成軍說。

所有精細服務,最終都要轉化成高效智慧的預報產品。

“每天送到手上的氣象數據全面而准確,讓我們制定賽訓方案時心裡更踏實了。”有了亞布力賽區氣象團隊提供的數據支撐,王海峰信心十足。

而給足王海峰信心的,正是氣象部門一項項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引進先進預報模式和算法,本地化構建“分鐘級、百米級”精細網格預報產品體系,實現黑龍江全省1公裡、哈爾濱主城區和亞布力賽區100米且逐10分鐘滾動更新的氣象要素預報,輸出全省148個、哈爾濱地區78個站點的單點逐小時預報﹔開發“天擎”“風雲地球”“天衡天衍”等亞冬版業務系統和亞冬會氣象保障服務系統,新增分鐘級多站對比系統模塊,升級擴容數據環境……

瞧!有了“分鐘級、百米級”精細化預報的加持,亞冬會氣象保障“杠杠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