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鮮死了就不好吃了?如何挑選?一文了解
買過海鮮的朋友都知道,鮮活的海鮮宰殺后,哪怕只是拿回家冰箱放上一小會兒,再做熟后,味道就不如活的那麼鮮甜,肉質也不如新鮮時“Q 彈”。
這和豬牛羊肉頗有不同,豬牛羊肉反而是需要宰殺后放上一陣子,經過“熟成”的過程,肉質才更加鮮嫩。這究竟是為什麼?
那麼鮮的海鮮
為啥死了就不好吃了?
要想知道為什麼海鮮死了就“不好吃”了,先得弄明白海鮮死后大體發生了哪些方面的變化。
海鮮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而且由於生活在水中,身體各部位往往都帶著不少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可以想見,海鮮死后,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失去了海鮮免疫系統的約束,將在這一片滿是蛋白質和脂肪酸的“樂土”上迅捷地繁殖,讓海鮮腐敗變質。
很快,海鮮體內的酶會開始分解蛋白質,使原本“Q彈”緊致的肌肉組織被破壞,變得稀鬆軟趴,口感變差﹔
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產生各種帶有異味的物質,如醛類、酮類以及異丙基苯、苯乙烯、乙酸乙酯等其他揮發性物質﹔
肌紅蛋白被氧化為高鐵肌紅蛋白,使得原本粉粉的紅色海鮮變得發灰、發褐﹔而細菌的飛速繁殖還會導致海鮮表面出現黑色、灰色的斑點﹔
因此,一旦海鮮死亡,肉質、氣味、顏色都會很快發生改變,色香味全線下降,自然就不好吃了。
到這一步其實還好,只是不好吃而已。有些海鮮死后會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毒素,這種情況更加危險。如金槍魚、鯖魚、沙丁魚中因為富含組氨酸,死后如果保存不當,在高溫環境下非常容易被細菌將組氨酸轉化為組胺。
組胺可以導致食物中毒,引起皮疹、頭痛、嘔吐、腹瀉甚至呼吸困難、昏迷等嚴重情況。因此,想要安全吃海鮮,在海鮮品種的選擇上就一定要謹慎,避免那些容易帶毒或產毒的種類。
海鮮的鮮,是雙刃劍?
新鮮的海鮮甚至不用加任何調料,隻需白水煮過,就無比鮮甜,而且越新鮮的海鮮,這種鮮甜味越明顯。
海鮮的強烈鮮味主要來自體內豐富的“呈鮮味氨基酸”。“呈鮮味氨基酸”是指一類具有特殊鮮味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等。其中谷氨酸的鈉鹽谷氨酸鈉,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而海鮮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普遍很高。
同時,海鮮中還有大量核苷酸,如一磷酸腺苷、肌苷酸、鳥苷酸,它們的存在可以成倍放大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鮮味氨基酸的味道,讓海鮮的鮮更上層樓。此外,新鮮海鮮還帶有絲絲甜味,這主要來自肉質中的糖原和一些有輕微甜味的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
有研究表明,海水蝦蟹中谷氨酸、一磷酸肌苷二鈉、腺嘌呤核苷酸含量比淡水蝦蟹要高,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海鮮比河鮮更好吃的原因之一。
但這些鮮味物質似乎也是雙刃劍。當海鮮活著時,上述鮮味物質不斷產生和積累,讓海鮮“香到迷糊”﹔而海鮮一旦死去,它們就開始迅速分解,大大降低海鮮的可食用性:
呈鮮味氨基酸分解后會釋放出刺鼻的氨味兒,令人不悅。一些含硫氨基酸分解后還會產生硫化氫,散發臭雞蛋味兒﹔
曾經給肉質帶來甜味的糖原也加速分解,釋放乳酸,使海鮮帶上腐敗的酸味﹔
還有一種存在於海鮮中的物質叫做氧化三甲胺,它能為海鮮帶來鮮甜味,但海鮮死去后,它會很快分解並產生三甲胺、二甲胺,這兩種物質會給海鮮帶來強烈的腥味。
上述臭味、酸味、腥味混合在一起,會讓死去的海鮮令人聞之色變、退避三舍。
想吃新鮮海鮮
怎麼挑,怎麼儲存?
想要吃到新鮮的海鮮,最最方便的做法就是直接坐上漁船邊捕邊吃﹔退而求其次的方式是等在岸邊,採買漁船剛打撈上岸的海鮮。但如果不是生活在沿海地區,這些方式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方便,我們隻能去市場或超市採購。那麼以下技巧您一定用得上:
1、優選活海鮮。需要注意的是,在活海鮮中還需要注意觀察它們的行動和反應速度。可以用魚抄子輕輕觸碰,無論是魚蝦蟹還是貝類,行動速度較快、對外界刺激反應敏捷的,往往鮮活度更高。
2、看肉質。肉質緊致有彈性,觸手不黏膩,說明蛋白質未被分解,海鮮的新鮮程度更高。
3、掂重量。海鮮死后,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被分解,會使海鮮的重量下降。因此,優選同等大小海鮮中那些更“壓手”的,往往更新鮮。
4、盡量不要買多,現買現吃最好。萬一買回家的海鮮一次吃不完,也可以分裝成小份,放入冰箱冷凍室儲存。這樣每次拿一份來解凍,可以避免反復解凍-上凍對肉質造成的影響。
對了,最后說個省錢的方法:速凍海鮮比起新鮮海鮮來,營養幾乎沒有多大損失,新鮮度上也保持得較好。缺點在於海鮮含水量大,冷凍過程中會更容易產生冰晶,影響肉質彈性。但考慮到速凍海鮮方便儲存、價格也比鮮活海鮮便宜不少,還是值得推薦的。對於一些冷凍后口感影響不算太大的海鮮,如大蝦,就可以選擇冷凍的。
大家帶上這份挑選攻略去超市為家裡選海鮮吧,有備無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