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招蚊子、包越大說明蚊子越毒?專家來解答
“世界蚊子日”這個節日雖然挂名“蚊子”,但並不是為了紀念蚊子而設立,而是希望借此提高公眾對瘧疾以及其它蚊子傳播疾病的意識。
所有蚊子都吸血?
並非如此。
首先,我們所說的“蚊子”其實是個泛稱,一些昆虫長得雖然像蚊子但它們其實並不是蚊科的,有些也並不吸血。而蚊科中一些種類如巨蚊屬、領蚊屬的蚊子也不吸血。
真正惹人煩又傳播疾病的吸血蚊子,主要是伊蚊屬、按蚊屬、和庫蚊屬。這三大類蚊子中,也隻有雌蚊吸血,因為雄蚊子口器結構與雌性不同,隻能吸取花蜜和植物汁液,並不能吸血。
住高層就沒蚊子了?
這種說法過於絕對。
隻論飛行能力的話,蚊子確實飛得並不高,因此說住得高有助於少遇到蚊子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也必須考慮實際情況,因為很多情況下蚊子並不需要全靠自己飛。比如僅靠風的力量,就能把蚊子帶到160米高空,而且蚊子也可以隨著電梯、樓梯等飛上高層。
此外,有時蚊子的虫卵也會被帶到高層建筑內。同時,影響蚊子分布的不僅是高度,積水、溫度等也會影響蚊子分布。整體上,隨著樓層增高蚊子有減少的趨勢,但條件適宜的話,中高樓層蚊子數量可能高於低樓層蚊子數量。
因此,就算我們住在高層建筑,也要注意防蚊滅蚊,避免積水以免給蚊子留下孳生的空間。
蚊子包越大說明蚊子毒性越強?
並非如此。
蚊子吸血的具體過程是:將刺吸式口器刺進人體皮膚引起損傷,在刺吸血液的同時,蚊子還會向人體內分泌唾液來防止血液堵塞口器,因為它們的唾液中含有能夠抑制血管收縮、血液凝結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注入人體內的“蚊子口水”,會引起局部的過敏反應,使免疫細胞聚集,釋放組胺和多種細胞因子,這些組胺和細胞因子會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組織水腫、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應。
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反應強弱不同,對蚊子叮咬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也許我們應該說蚊子包的大小主要由蚊子受害者的體質決定。
被咬出了紅包就一定是蚊子干的?
這種說法過於絕對。
除了蚊子以外,還有很多節肢動物都有吸血的習性,它們都能夠通過口器刺破我們的皮膚悄悄吸血,並給我們留下一身紅包,例如跳蚤、臭虫、白蛉、蠓等等。
這裡要特別說一下蠓,它們的個頭很小,隻有蚊子的幾分之一大,常被誤認為是“小蚊子”,但是它們“個小嘴更毒”,比起被蚊子叮了的人,蠓的受害者身上的包,往往又痛又痒的感覺更加強烈。有時候北方的朋友去南方旅行,覺得“這裡的蚊子比老家的毒”,其實往往是被蠓咬了。
O型血更容易招蚊子?
網上有很多傳聞說某些特定血型的朋友,更受蚊子青睞,其實這是一種廣泛流傳的誤解。
目前來看,盡管在一系列研究中,蚊子的不同種類和種群顯示出了一點微弱的血型偏好,但隻能說是“各有所好”,並沒有哪一種血型能佔顯著優勢,綜合來看隻有“無論什麼血型都會被蚊子吸血”這一結論是真正站得住腳的。實際上,新陳代謝活躍、體溫高、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的人,對蚊子來說才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避蚊胺等驅蚊劑有毒,不要用?
並非如此。
像避蚊胺、驅蚊酯等物質,能夠有效地驅趕蚊子。成年人和大齡兒童按說明書正確使用含有這些成分的驅蚊水,並不會帶來問題。具體來說隻要注意別讓驅蚊水進入眼睛和口鼻中就不必擔心,因此我們不要直接拿起驅蚊水就對著人噴,可以先將驅蚊水噴涂於手掌上,再用手將其均勻涂抹在皮膚上(尤其是對兒童)。而對於低齡寶寶,安全起見則更推薦使用蚊帳這樣的物理防護手段。
蚊子叮咬可以傳播艾滋病毒?
這種說法過於聳人聽聞。
我們知道,隻有數量足夠多且具有傳染性的病原體進入人體才能讓人感染以至於患病。雖然艾滋病毒凶名昭著,但它本身傳播起來效率並不高,而且艾滋病毒非常脆弱,隻要離開了血液和體液,很快就會失去感染性,再也沒法傳染其他人。一方面蚊子吸血的量很少,另一方面,蚊子的習性是吃到嘴的血液絕不會吐出來。
可能有些朋友有疑問,蚊子叮咬不是能傳播疾病嗎?其實,像瘧疾、登革熱這樣的疾病都是通過蚊子的唾液傳播的,相應的病毒也能在蚊子體內繁殖,而艾滋病毒則隻能通過血液傳播,也沒法在蚊子體內增加數量。因此,被蚊子叮了並不用擔心感染艾滋病毒。
作者:科學辟謠新媒體
審核: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孟鳳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