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身上突然不明原因痒一下,又紅又腫?

2024年08月14日08:30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等公交的功夫,還沒看到蚊子的身影,胳膊、腿上就被咬滿了包。第一天紅了,第二天腫了,持續又疼又痒了三五天,止痒藥也不管用,難不成是被某種毒蚊子咬的?

如果這個“包”又疼又痒,並且紅腫的中心位置有明顯的小紅點,那罪魁禍首不一定是蚊子,可能是被像芝麻大的虫子——蠓(měng)咬到了。很多廣東、福建的網友被蠓所困擾,更有浙江的網友稱蠓是“西湖特產”。

蠓長什麼樣?

蠓是一種小型、有兩翅的昆虫,長度僅有1∼4毫米,乍一看它就像是一粒黑芝麻,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蠓有吸血種類及非吸血種類,吸血蠓類有4個屬,分屬於4亞科的4個屬。即細蠓亞科(Leptoconopinae)的細蠓屬(Leptoconops),鋏蠓亞科(Forcipomyiinae)的蠛蠓屬(Lasiohelea)和蠓亞科(Ceratopogoninae)的庫蠓屬(Culicoides),澳蠓亞科(Austroconopinae)的澳蠓屬(Austroconops)。中國無澳蠓屬分布,其余3屬均有分布。

跟蚊子一樣,隻有雌性才會咬人,雌性蠓會用它們的鋸齒狀的上顎(口器)在你的皮膚上咬一個小口並吸血。它們既會吸取人類的血液,也會吸取其他哺乳動物的血液,有些蠓甚至還會吸取包括蚊子等其他昆虫的血液。

不同吸血蠓種活動高峰期不同,細蠓和蠛蠓是晝行性的,而庫蠓多數是晨、昏時吸血。蠓通常在黎明和黃昏時分活動出現,尤其是在晚春和夏季,它們會大規模地進行繁殖。即使在冬季,它們也並未完全停止繁殖,只是降低了繁殖的速度。蠓的生命周期大約在4到6周左右,成年蠓的生命僅有2∼3周,它們的生存目的則僅僅是為了繁殖。雌性蠓一次可以產卵30∼100個,而在生命終結前,可能產卵達到7次。

當被蠓虫叮咬時,你會感覺到輕微的疼痛,然后在被咬的位置會看到一個芝麻大的小黑點,還沒等你看清是什麼,它就突然消失不見了,根本沒辦法看到它的飛行軌跡。當然,如果不被干擾,它們吸食時間可以達到2~5分鐘。

有些蠓還會傳播如羊和馬的藍舌病等疾病,在一些國家,特別是熱帶地區,蠓還可能會傳播如絲虫病這樣的寄生虫引發的疾病,而在美國和澳洲,蠓虫並未被發現可以傳播人類疾病。

蠓和蚊子傻傻分不清楚

其實經常會有人把蠓與蚊子混淆,把蠓當成是一種小蚊子。雖然蠓與蚊子長相很像,但是體型卻小得多。就像蚊子一樣,有些蠓的幼虫也在污染的、靜止的水中生存,可以跟蚊子的幼虫“共享”同一片水源。

蠓跟蚊子最明顯的區別是,蠓僅有1∼4毫米,而常見的蚊子要比蠓大很多,除此以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是不同的:

1、蠓在休息時會抬起前腿,而成年的蚊子則不會。

2、蠓翅膀並未超出腹部,而蚊子的翅膀稍長於腹部。

3、蠓有不完全發育的口器,蠓會用像剪刀一樣的銳利口器割開皮膚,然后用像吸管一樣的嘴巴來吸取血液。而蚊子有一個長長的像針頭一樣的口器刺破皮膚,然后吸血。

4、蠓在傍晚時會形成大規模的交配群,可能會持續幾天。雖然雄性蚊子在交配時可能會成群結隊,但它們通常位於特定的位置並且很難被看到。

5、蠓的壽命隻有2∼3周,而某些種類的蚊子可以活上幾個月的時間。

一億年前就開始吸血的蠓

早在一億年前的白堊紀,蠓就已經和恐龍一起生活了,並且它們的形態和行為與現代的蠓非常相似。

2019年,科學家們在緬甸發現了一些蠓的琥珀化石,這些化石提供了關於這些昆虫在中白堊世期間的形態、習性等特征的重要信息。

通過這些化石,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假設,即現代吸血蠓的大多數群體都是在中白堊紀的溫室氣候下進化的。

因此,這些化石的存在表明中白堊紀的蠓與現代的蠓相似,已經具有吸血的特性。這些發現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些昆虫的進化歷史和生態。

被蠓咬了怎麼辦?

別看蠓的個頭隻有蚊子的幾分之一大,但是蠓咬的包比起蚊子包痛痒感更強烈。與蚊子的叮咬一樣,蠓叮咬通常會引起刺激並留下明顯的跡象:

1、紅腫的紅點簇。

2、被咬傷處最中間有一個小點,皮膚被刺破。

3、反應可能很嚴重:對昆虫叮咬敏感的人會感到灼燒感,出現紅色傷痕。

4、對叮咬極其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充滿液體的又痛又痒的水泡。

被蠓咬過之后,普通的蚊子包止痒藥可能就失效了,止痒效果並不是很好,這時可以嘗試使用冰袋冷敷或使用非處方的抗組胺藥物來緩解劇烈的痛痒感。

不斷地抓撓叮咬處還可能會導致繼發感染。如果對叮咬產生過敏反應,或者幾天后疼痛和腫脹仍未消失,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就醫。

如何預防蠓的叮咬?

要想不被蠓叮咬,那就要從蠓的習性說起了。

蠓需要在有積水的地方繁殖,在濕度較大的地方生存,所以盡量減少在有植被、有積水的公交站或房屋周圍停留。

蠓通常喜歡在清晨或傍晚出現,在此時間段要尤為注意,出門時最好穿上長衣長褲防止皮膚暴露在外。蠓的體型較小,飛行能力較弱,不喜歡在有適度微風時尋找血餐,因此在室外有風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有蠓的出現。

在室內有風扇或其他能增加空氣流通的空氣循環裝置也可能減少室內叮咬蠓的活動。

一般情況下,驅虫劑也是有效的,把含有合成菊酯的驅虫劑噴涂在皮膚或衣服上,通常也可以保護我們數小時。

作者:科普作者Denovo

審核: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熱帶病與慢性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孫定煒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