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月球上有水了,意味著以后我們能去上面種菜了?

2024年08月05日09:17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最近,在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帶回的月壤樣品中,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富含水分子和銨的未知礦物晶體,以確鑿証據宣告了水分子在月球上的真實存在。這種“月球水”和我們所熟知的水有何不同?是否意味著以后我們能去月球上種菜了?

月球水,到底是什麼水?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通常都以液態、固態或氣態存在。但月球上是否有水,一直是研究人員爭相探索的目標。2022年,我國科研團隊通過對嫦娥五號所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探測的數據進行研究,首次獲得了月表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1噸月壤中約有120克“水”,1噸岩石中約有180克“水”。但這還不算“實錘”証據。盡管這項研究証實了月球有水,但並未斷定這水到底是不是月球本地“土著”,也未斷定這水是“羥基”還是“水分子”。

我們知道,月球沒有大氣層來調節溫度,也沒有磁場的保護,白天,太陽垂直照射的月表最高溫度可達127°C,晝夜溫差最大超330℃。研究人員此前多認為月球上的水多來自太陽風“吹”來的粒子流或隕石/小行星撞擊,且大多分布在低溫和缺乏太陽照射的永久陰影區。

但此次月壤中發現的水可不一般!在嫦娥五號攜帶回的迄今為止緯度最高的月壤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的是一種未知的礦物晶體——六水氯化鎂銨(ULM-1)。基於單晶衍射和化學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礦物成分為(NH4,K,Cs,Rb)MgCl3·6H2O的水合物形式,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和銨。盡管發現的並不是直接的液態水或冰,但該礦物中水分子的質量比高達41%——1噸礦物中約有410千克水分子,在加熱條件下還能以水蒸氣的形式逸出。

為何科學家們如此執著尋找月球水?

水是生命的基礎保障之一,水在類地行星的地質演化中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人類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登上月球,但無論對於了解月球的地質結構、形成演化以至未來進行資源開發、打造月球基地而言,月球水都蘊含著巨大的科研價值和意義。

科學家曾經通過月球遙感探測測量過水分子和羥基的存在,但若想進一步了解行星的物質組成,採集樣本自然是最好的途徑。此前科學家在分析美國“阿波羅”號飛船帶回的月球岩石樣本時,也曾發現岩漿水,但科學家一直以為是樣本受到了地球的“污染”。也正因為月球樣本的珍貴和確保樣本完整安全的高標准,研究人員從採樣、封裝、運輸到開艙移交的整個過程都不容得一絲馬虎。

嫦娥五號採集回的樣品採用的是一種充了保護性氮氣的密封裝置,在處理月壤樣品時,科學家們也會使用專門的存放設施和樣品處理分析實驗室,盡可能保証月壤樣品不被污染,科研結果才更加可信。

對於此次ULM-1的分析,研究人員排除了地球污染或火箭尾氣等外來形成因素,進一步確認該礦物的氯同位素組成與月球上的礦物相符。並且,這種水合物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復雜的氣氛條件才能形成,也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確認了其就是來自月壤中的“貨真價實”的水分子。

月球大撞擊成因理論認為,月球是在太陽系形成早期,有一顆像火星般大小的天體(通常被稱為“忒伊亞”或Theia)高速撞擊了地球后形成的。月球上的岩石,特別是在月球表面形成的岩石主要是通過火山活動過程中的岩漿冷卻凝固形成的,此次發現的礦物晶體其所處的地質年代已有含水的礦物形成,這對於了解月球岩漿活動和熱演化等有著重要意義。

更令人驚喜的是,此次研究人員發現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水合鹽,也進一步說明它可以長期穩定存在於月球的陽光照射區域,這為月球資源的利用和探索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月球上有水了,是否意味著我們以后離去月球上“種菜”不遠了?

因這次發現的水合物中富含銨和少量鉀,很多人認為人類在月球上種植作物指日可待。不過,設想我們開始建設月球基地,首先要尋找到這種水合物富集的地區,其次要克服月球上的惡劣環境以及運輸、生命維持系統等設備運行等種種難題。因此,目前暫無法支持植物或作物在月球的自然生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月球探測任務的持續深入,未來在月球上“種菜”的確有了更為接近的可能性,並幫助我們實現能源開發利用、行星研究以至人類在太空中的生存和發展開辟新的道路。

作者: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 

審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金士鋒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