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腦子”網上熱銷70000+,到底都是誰在買?

一個腦子1分錢到5毛錢不等,“拍下后自動長到你的腦子上,可饋贈親友”,還有加強版——“逢考必過”“命裡帶編”“考研上岸”等細分領域的腦子。沒有實體貨物,主打意念接收,銷量還很高,有些店鋪下單量甚至超過了7萬+。愛因斯坦恐怕不會想到,有一天他的“腦子”會被挂在電商平台上熱賣。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腦子”會熱銷?這是智商稅嗎?大家買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種情緒價值的消費
在訂單評論裡,我看到有很多人抨擊那些購買者,但我並不認為這是智商稅,因為這太便宜了,不算。
情緒價值,是指我們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值。在“愛因斯坦的腦子”這個購買行為中,情緒價值是考前焦慮時收到朋友祝福那一瞬間的開心大笑,或者是給自己加油打氣“逢考必過”時的信心﹔而情緒成本幾乎為0,因為幾毛錢對我們的情緒不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直到這個成本到達一定的數值——比如對於我的娃來說,高達1元時他的負面情緒才有可能會產生,因為這可是要放棄一根老冰棍兒。
除了情緒價值之外 這也是一種控制感的獲得
我們相信,看不見摸不著的好運、智慧、財富,會附著在某種物理上存在的介質(這個介質可能是一個網絡連接,一句話,一件個人物品)來傳遞——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好運的具象化(Concretization)。
具象化這個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莫裡諾(Moreno)提出,之前用在心理治療領域,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做情緒表達和自我認知,其核心在於將抽象的想法和情緒轉變為更為具體的外部表征。
具象化的好處之一在於增加控制感、降低不確定性。人們往往在面臨不確定性和缺乏控制感的情況下尋求某種方式來減輕焦慮。通過這種可以摸得著的操作(買“愛因斯坦的腦子”),將某種不可控的期望化作可控的實際動作,由虛入實,通過加強控制感來降低焦慮。
畢竟我們現實生活中壓力這麼大,不可控的事情這麼多……有些努力也無法左右的結果,隻能訴諸於祈禱。
心理暗示的力量
除了增加控制感外,具象化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一些人通過具象化好運來增強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他們相信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積極的結果。就好比這種“接好運”“接智商”的行為,可能並非完全荒謬無稽,這背后可能就有“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由於主觀上肯定它的存在(我能考出好成績),心理上就會趨向於讓這件事發生(我真的考出好成績)。
因為我們並非被動地接受外界環境影響和命運的安排,而是會根據自己的期望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期望中的事情發生。
而有時候,“自我催眠”就顯得很重要——比如對著鏡子說“我很美”,對著韋神說“把你的腦子給我”——這是在潛意識中不斷強調某個認知,使得潛意識接受這種“洗腦”,從而給自己的潛意識施加某種影響。
所以,在完成某個目標任務之前接收一些祝福的信息,或者做出一些給自己增加好運的儀式/動作,往往會真的提高我們的表現。
甚至有些心理活動,真的會在生理上引起相應的變化(比如在商品評論中有的人覺得拍下“愛因斯坦的腦子”后,考試真的發揮更好了),心理學上稱之為“心身反應”。比如一些信仰治病、發功治病的成功案例中,就是心理暗示導致了生理上的真實改變。
那麼再說回來,“愛因斯坦的腦子”是智商稅嗎?
很多時候,人們進行一些儀式、動作、療愈,只是為了求得一個心理安慰,隻要行為不過分,不害人害己,不傷財惹氣,花點小零錢圖個吉利,也沒什麼不行。
但是要注意,警惕有人打著“療愈”的名義,騙取錢財、騙色、洗腦、讓你有病不治,慫恿你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作者: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
審核: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賀嶺峰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樊春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