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從三次首飛 看長征六號系列火箭的數、速、術

鄭瑩瑩、馬帥莎
2024年05月08日07:4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人生短短幾十年,我們能參與運載火箭首飛的機會一隻手數得過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程剛感慨地說。

從“長征六號”到“長征六號甲”(又稱“長征六號改”)再到7日發射的“長征六號丙”。短短九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的研制團隊已經歷了三次火箭首飛。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三個首飛時刻

2015年9月20日,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一箭20星”創造當時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新紀錄,也拉開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2022年3月29日,長征六號甲(又稱: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這是中國首款固液捆綁中型運載火箭。

2024年5月7日,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加速“成長模式”

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總指揮丁秀峰介紹說,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充分“繼承”了長征六號和長征六號甲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和產品,“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復制品,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的快速成長除了得益於既有型號的成熟產品,其自身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研制模式和關鍵技術的升級換代。”

相對於現役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取消了氣動風洞試驗、全箭模態試驗、艙段靜力試驗等大型地面試驗。“雖然我們已經竭盡所能地將長六(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和長六甲(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的‘人生經驗’傳授給了長六丙(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但還是覺得不夠。”李程剛說。

於是,研制團隊給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做個“腦科手術”,實現在中國運載火箭中首次應用AAC(Adaptive Augmentation Control,自適應增廣控制)技術。由此,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的“大腦”——控制系統變得更聰慧,可以指引“智能駕駛”。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研制場景,資料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供圖)

“去任務化”省時妙招

對於一款面向商業發射市場的火箭來說,研制速度很重要。嚴格來說,“長征六號丙”的研制僅用了3年多,比火箭的傳統研制周期縮短了30%以上。

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研制團隊採用了“去任務化”省時妙招。所謂“去任務化”,就是最大化地統一產品狀態,先打造出一發可適配多任務要求、可滾動組批投產的“標准火箭”,在后期發射任務明確后,按照衛星配套要求,在“標准火箭”上開展適應性的加裝和改進。

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余延生說,“這就像我們購買電子產品時的標配和選配,通過‘去任務化’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的靈活性,滿足商業航天市場高頻次、高密度發射的需求。”

火箭從點火升空到完成載客任務,有的隻需要10多分鐘,但其成熟歷練之路,往往長達幾十個春秋。首飛的背后是一次次迭代升級,加速的背后是一次次厚積薄發,“新生代火箭”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將奔向更寬廣的天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