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取代傳統搜索引擎嗎?

“大模型應用也有搜索功能,並且回答問題更有條理,但內容稍顯單一。”3月28日,湖北省武漢市的羅女士在朋友推薦下,安裝了一款帶有搜索功能的大模型客戶端,使用體驗尚可。
圖為一位用戶在查詢信息。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成為一條新賽道,各大廠商競相涌入。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西班牙媒體也刊登了相關文章,探討搜索引擎與人工智能的關系問題。
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傳統搜索引擎?二者在技術原理上有何區別,未來會“相輔相成”還是“兵戎相見”?
搜索引擎行業迎來“攪局者”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搜索將直接提供答案,而不是像過去,給用戶大量鏈接讓用戶自己去尋找正確答案。在他看來,搜索本質上是一個人工智能的問題。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人們用文字提出請求或表達興趣的時候,計算機會推測用戶意圖,從而提供相關答案。而這就是人工智能的本質,即讓計算機了解人類、服務人類。”李彥宏解釋。
“通過人工智能優化搜索引擎有多種方式。目前來看,大語言模型是提升用戶搜索體驗的最佳方式,發展潛力巨大。”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馬修軍教授指出,從需求端來看,用戶對搜索引擎的基本訴求首先是“真實+准確+全面”,然后才是“易用+快速”。
以百度、谷歌為代表的傳統搜索引擎,是全文搜索引擎。它們通過從互聯網中提取每個網站的文本信息建立數據庫,然后從這個數據庫中檢索與用戶查詢條件相匹配的記錄,並按照一定順序將這些記錄反饋給用戶。
從搜索結果的來源看,全文搜索引擎有自己的搜索程序,搜索結果直接從自己的數據庫中調用。簡單來說,收到搜索請求后,搜索引擎要去找事先已爬取並制作好的索引,在匹配和排序后展示出來,然后再由用戶完成必要的閱讀篩選。
馬修軍介紹,相比之下,基於大模型的搜索引擎在搜索與呈現方式上與全文搜索引擎有所不同。在大模型加持下,搜索引擎可實現“問題分析—全網搜索—整理答案—智能呈現”。“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的另一條技術路線是ChatGPT類聊天機器人對提問的回答,這一路線是基於預訓練模型和機器已經學習的內容,其中一些內容可能已經過時,因此需要與全網搜索引擎技術相結合。
最佳拍檔或將長期並存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浪潮強勢來襲,搜索引擎企業都在傾盡資源投入長線戰斗。這些企業具有豐富的算力、數據、算法和人才資源,因此它們在核心競爭力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部分搜索引擎搭載大模型后,可以用對話方式更好地與用戶交互,但它們在數據爬取、數據整理等方面比起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依然存在不足,所呈現的結果往往也很難得到用戶認可。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的優點在於沒有廣告,且用戶不需要在滿屏廣告中費力尋找答案。這種搜索方式雖然在內容質量和交互方式上具有明顯優勢,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導致其仍無法取代傳統搜索引擎。”馬修軍認為,“搜索引擎的關鍵是可信度,但人工智能幻覺和預訓練數據時效性不足的問題可能會對可信度形成干擾,導致答案不夠精准,甚至出現錯誤。這是目前‘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最大的不足。”
雖然為防止人工智能幻覺的干擾,企業做了很多努力,如要求在輸出答案時標明出處等,但測試表明,這種努力仍不能根除其干擾。
因此,馬修軍認為,盡管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價值巨大,能為搜索領域帶來很多新體驗,不過在短期內,它還遠沒有達到改變市場規則、動搖以谷歌為代表的傳統巨頭的程度。
業內專家認為,短期來看,類似ChatGPT這樣可以與人交互的人工智能和谷歌等傳統搜索引擎有可能並存,如同當年谷歌和雅虎並存一樣。至於未來人工智能可否全面取代傳統搜索引擎,還需時間檢驗。(記者吳純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