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金鑰匙”開啟教育“未來之門”
3月26日,北京宏志中學學生在參加課后舉辦的信息素養社團活動。 本報記者 李 貞攝
3月26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同安路小學啟動的科學教育現場會上,學生們在編寫人工智能語音對話程序。 王海濱攝(人民圖片)
教育部日前公布184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旨在通過基地試點,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
當前,“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勢頭正勁。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對教育系統來說,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它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
人工智能走進課堂,會為學生和教師帶來怎樣的改變?本報就此進行了採訪。
賦能基礎教育課程
北京市此次有6所學校入選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北京宏志中學是其中之一。
記者走進校園,與正在課間休息的學生閑聊,發現這些十幾歲的孩子都對人工智能的概念並不陌生。
“從2018年,學校已開始逐步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北京宏志中學校長蔡雷告訴記者,目前,學生們能在許多科目的課堂上,直接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應用成果。
英語課上,人工智能產品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口語對話練習。學生哪個單詞讀得不標准,馬上就會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語文課后,老師會利用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開發的語言智能大模型來批改作文,高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技巧。
體育課上,人工智能設備可以自動記錄學生引體向上的次數、立定跳遠的距離等數據,精准分析學生運動情況,並給出指導意見。
除了作為教學中的助手,人工智能也正成為中小學課堂上的主角。
目前,北京宏志中學既開設了信息科技類的通識課程,也組建了專門的信息素養社團,助力對該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成長提高。2024年寒假期間,學校還專門推出了適合中學生學習的人工智能興趣課。蔡雷介紹:“這一課程內容涉及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系統開發應用、動手實踐等。經過12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加深對人工智能概念及理論的理解。”
參加了該興趣課的高二年級學生李慕琪覺得,通過學習,自己對人工智能技術有了新認識。“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是要讓智能的機器輔助人類生活,甚至拓寬人類的智能。我相信未來這項技術會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基礎教育階段,接觸、學習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有多方面意義。”蔡雷指出,在中小學階段開設人工智能類課程,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們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也能訓練學生們的思維方式,提高科學素養,為將來更好應對數智時代的競爭和挑戰打下基礎。“比如一些職業未來可能會被機器取代。那麼,了解技術發展前沿動態的孩子,就可能更好地為自己進行職業規劃。”
入選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單后,北京宏志中學計劃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接下來,我們將豐富和完善課程,增加更多實踐性、操作性的內容。比如帶領學生走進科技企業,了解產業發展現狀,或者邀請行業從業人員為學生授課等。同時,我們還將改進課程評價體系,希望能在人工智能技能方面建立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的一體化培養體系,為行業輸送長鏈條培養的人才。”蔡雷說。
提高教師數字素養
人工智能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實訓中心教研室主任魏雲剛向記者介紹,目前,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工作,主要應用在備課、教學管理等階段。“例如通過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情緒等,為教師掌握學情、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提供新途徑。”
另外,人工智能也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提供了更多可能。“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彌補傳統課堂的一些短板,輔助教師進行更新穎生動的課程設計。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確定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知識搜索、課堂情景模擬﹔或者使用AR技術,豐富課堂的呈現手段等。”在魏雲剛看來,合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大幅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人工智能時代對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新要求。”首都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蔡可指出,面向未來的教師,需要適應教學方式和角色的轉變,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領域和工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教學、提供學習資源、評估學生的學習等。
為此,教育部門正著力培養更多能夠與人工智能協同合作的教師,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把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到教育教學和管理全過程、全環節。
去年以來,廣東省深圳市開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專項培訓,吸引全市600余名中小學校長、信息中心主任以及骨干教師參與。深圳市教育局還舉辦“AI賦能教學應用創新技能競賽”,通過技能競賽的形式,幫助教師探索人工智能時代下教育教學創新。
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地區,自2020年起,連續3年開展教師信息素養全員測評定級,並依托測評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信息素養靶向培訓,實現全體教師數字素養和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魏雲剛認為,要進一步提高一線教師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首先要從認識上轉變。“一線教師要形成人工智能‘意識’,主動了解人工智能理念,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對傳統教學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其次,可以通過工作坊、研討會等形式,不斷學習,逐步將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現有的教學流程中。最后,相關部門和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持續的支持和資源,進行相關培訓、提供技術支持等,以便一線教師能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儲備。”
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推動人工智能教育走進基礎教育的同時,還需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專業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提升相關科學研究創新能力。
如今,各大高校紛紛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截至2023年,全國已有498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近日,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在該校2024年全校教職工大會上表示,學校將建設100門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試點課程,並為每一位2024級新生配備“AI成長助手”。李路明提到,學校高度重視新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積極採取行動應對變革,未來將在資源、規劃、標准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促進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工作。
天津大學實施“人工智能+X”的“天智計劃”,著力推進校級層面的學科交叉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為傳統學科“添智賦能”。據介紹,該計劃以解決重大理論和實踐應用問題為導向,支持交叉學科導師團聯合招生,旨在通過學科融合、協同育人,聚焦重點領域,培育高精尖創新人才。
不少高校與大型科技企業合作,共同開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訓,以適應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快速迭代、人才需求量大、應用廣泛的特點。
武漢大學於近日宣布,聯合小米集團,在該校計算機學院成立機器人系,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核心技術。小米集團副總裁屈恆表示,公司期待與武漢大學持續深度合作,著力聚合創新資源,注重數字技能融通實訓,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校企聯合攜手並進,共同建立一個領先的機器人研究和教育平台。
華中科技大學與百度合作建設“華中科技大學—百度飛槳人工智能教育創新中心”。據介紹,該創新中心將融合教學場景和產業需求,開展前沿教育和科研工作,為產業輸送大模型應用與開發創新人才。百度還與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合作,面向本科生組建“飛槳班”。該班教學實行雙導師制,由軟件學院選聘教師作為學業導師,由百度的工程師擔任學生產業導師。同時,百度還會提供人工智能教學資源、平台、數據、競賽培訓指導、算力等資源。
“人工智能是一個涉及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認知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學科。所以,在高等教育階段培養人工智能人才,一方面應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研究項目中,通過實踐獲得成長。”魏雲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