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不想手術,保守治療有哪些方法?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冠心病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疾病,患病人群也是逐年遞增。冠心病患者如果血管狹窄較重可以通過介入或者外科搭橋的手術方法來緩解症狀,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由於懼怕或者恐懼外科搭橋,甚至對介入放支架也有恐懼心理。那麼,如果我們不幸得了冠心病,保守治療又有哪些方法呢?
冠心病的藥物治療有哪些?
一旦確診冠心病,無論手術與否,首先要積極堅持藥物治療,以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藥物治療主要包括西藥和中藥治療。
1、西藥治療
常見的藥物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抗凝藥物、他汀類藥物、硝酸酯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血管緊張素II受體抑制劑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ABCD原則。
(1)A原則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物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基石,所有無禁忌症患者均應口服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抑制劑,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遠期預后,常用藥物有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纈沙坦等藥物。
(2)B原則主要包括:β受體阻滯劑例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藥物,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心絞痛發作,也可以改善長期預后﹔另外一種藥物就是控制血壓藥物,控制血壓也有助於改善冠心病預后。
(3)C原則主要包括:降膽固醇藥物例如我們經常見到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降脂藥物,另外降脂藥物還包括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以及最新的小干擾RNA(siRNA)等藥物。
(4)D原則包括各種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降糖藥等,糖尿病作為冠心病的等危症,良好的控制血糖有利於改善冠心病患者預后。
2、中藥治療
冠心病在中醫屬於“胸痺心痛”的范圍,其主要的治療原則是以活血通脈為主,需要由專業中醫師辨証,根據不同中醫証型,採用不同中藥湯劑進行治療。
冠心病中醫証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例如心血瘀阻証,治療以活血通脈,化瘀止痛為原則,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氣滯心胸証,治療以疏肝理氣,活血通脈為原則,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痰濁閉阻証,則治以泄濁豁痰,通陽宣痺為原則,方選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寒凝心脈証,治以散寒溫陽通脈為原則,方選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氣陰兩虛証,治以益氣養陰,活血通脈為原則,方選生脈散合人參養榮湯加減。心腎陰虛証,治以滋陰降火,養心和絡為原則,方選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加減。
此外,還可以採用中成藥口服進行治療,但需要由專業的中醫師辨証和開具處方后才可以應用。
冠心病的非藥物治療有哪些?
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輔助治療冠心病。例如體外反搏治療,體外反搏是一種通過體外無創性按壓下半身的方法,減輕和消除心絞痛症狀,改善機體重要臟器的缺氧缺血狀態,它是通過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氣囊,在心臟舒張期對氣囊充氣加壓,促使肢體動脈的血液驅返至主動脈,使舒張壓明顯增高,為心臟增加血流,降低心臟后負荷﹔在心臟收縮期氣囊迅速排氣,壓力解除,促使主動脈內收縮壓下降,最大限度減輕心臟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遠端,從而達到反搏效應,增加血管內皮的剪切力,已多次被証明可以減輕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症狀。
中醫穴位貼敷治療,是以中醫的經絡學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生姜、酒、蜂蜜、藥液調成糊狀,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制成軟膏、丸劑或餅劑,或將藥末散於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一般取膻中穴、內關等心系疾病相應穴位),用來治療冠心病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
此外還有穴位注射療法、推拿療法、針灸療法等極具中醫特色的治療方法,當然這些療法均需要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辨証,然后根據患者朋友的不同中醫証型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總之,一旦確診冠心病血管狹窄較重的話,無論手術與否,首先要積極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低鹽低脂飲食,堅持適量運動,可採用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以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本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文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