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生臭臉綜合征,那該怎麼辦?

天生臭臉綜合征(英文簡稱為RBF),通常用來形容有些人哪怕沒有表情,坐著發呆的時候,看起來也是一臉喪和很不爽的樣子。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科學術語,但卻被學術界所研究,並成為醫學美容的治療對象,甚至有專門的工具來評估是否有天生臭臉綜合征。
這個詞2013年首次出現在互聯網上,隨即引起了關注。
雖然它不尋常,但有時RBF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跡象。例如,有些人生來就患有牟比士綜合征,這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它通常會導致面部肌肉無力或癱瘓,導致患者無法或難以微笑、皺眉或揚起眉毛。皮膚衰老鬆弛、體重減輕或母乳喂養所造成的面部肌肉流失,也會導致RBF。
使用一種可以檢測出微妙情緒(既包括積極的,也包括消極)的面部閱讀技術,心理學家檢測了那些被指責有RBF的名人和沒有RBF的名人在照片中的差異。
結果顯示,被認為有RBF的人顯示出的微妙情緒水平,幾乎是沒有RBF的人的近2倍。更具體地說,這種技術在看起來正常的面孔中隻檢測到3.2%的微妙情緒(通常是驚訝或厭惡),而在有RBF的人中,檢測出微妙情緒(如向后拉回嘴唇或瞇起眼)的比例為5.6%,這種情緒通常是壓倒性的蔑視。
如果別人說你有天生臭臉綜合征,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笑了之。這是你自己的臉,別人愛怎麼想就怎麼想,別人的判斷和感知並不一定准確。
文化差異和性別偏見會對人們感知RBF起到一定的作用,遺傳因素也有影響。
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証據表明,在眉毛之間的皮膚區域注射肉毒杆菌素可以緩解邊緣型人格障礙和焦慮抑郁症患者的症狀。研究人員尚未完全了解這種效應的機制,但其中一個主要的理論是,情緒如何在面部表達會對大腦中的回路產生影響。注射肉毒杆菌素能使表達負面情緒的關鍵肌肉癱瘓,從而中斷了維持和加強這些情緒的反饋回路。此外,抑郁症患者表達悲傷情緒的肌肉有相對過度的活動,這種表情可以通過注射肉毒杆菌素得以糾正。
有天生臭臉綜合征的人還可以平時多練習自我關愛和自我照顧,如多微笑,學會表達真實的自我。
盡管如此,臉只是向周圍世界展示自己的一部分,真實的人格會通過其他方式得以體現,不論你是否有RBF。有些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這就可以平衡他們面部表情弱化的傾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