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X光、CT、磁共振適配身體哪些部位檢查?

據統計,目前80%左右疾病的臨床診斷都是通過醫學影像輔助檢查后得出,影像學檢查對於早期疾病的篩查和病情監測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B超、X光、CT、磁共振是常見的影像學檢查項目,其中部分項目也是體檢必查項。但對於部分體檢者而言,會心生疑惑:這些檢查同樣是“拍片子”,為什麼要區分不同種類?是不是越貴的檢查項目越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蔣潔與放射科醫生郭歌詳細解讀B超、X光、CT、磁共振四種影像學檢查項目的區別。
兩位醫生建議,選擇何種檢查項目,要根據個人需求和症狀綜合進行選擇,並非價格越貴越好。超聲檢查可以看到人體全身的血管、心臟、心血管系統、肝膽胰脾腎等重要的生命器官﹔X線平片相當於把人體壓扁了看,得到的是重疊的影像﹔CT是把人體當作切面包片一樣,一層一層來看,所以能看得更加清楚,看到更多細節,但X線和CT兩者都有電離輻射﹔磁共振檢查的優點是可以多參數成像,每一種參數都能夠反映特定的某一個信息,因此對疾病的診斷更為全面,而且磁共振沒有電離輻射。
記者:B超是一種什麼樣的檢查方式?它的優勢是什麼?
蔣潔:超聲成像主要應用的原理是超聲波,就像蝙蝠發射超聲波一樣。超聲是把聲波發送到人體裡,遇到聲阻抗差比較大的界面,就會發生反射回聲。反射回來之后,儀器探測到這些回聲之后再加以成像。
與X線、CT、磁共振相比,超聲檢查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第一個優點是它沒有輻射,應用在產前檢查是非常合適且安全的﹔第二個優點是相對CT和磁共振來說,它所用到的儀器比較小,可以靈活應用到各個場景﹔還有一個優點,它是一個實時動態顯像,可以隨時隨地看到多角度、多平面的成像。同時我們還可以做超聲引導下的介入治療,也是利用了它實時動態的特點。
所以,超聲從各個方面來講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成像方式。
記者:B超可以檢查身體的哪些部位?
蔣潔:現在B超在醫學當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從頭到腳其實都可以檢查到。
對於頭部,成人可以通過骨縫,看到一部分顱內結構,也可以做經顱的多普勒超聲檢查,探測顱內的血流。同時,超聲檢查還可以看人體全身的血管、心臟、心血管系統。
那麼對於臟器,肝膽胰脾腎這些重要的生命器官,超聲同樣可以檢查到,並且通過檢查發現其中的病變。另外,甲狀腺、乳腺等也是體檢當中檢查比較多的部位,這些也都可以通過超聲檢查做到基本的篩查工作,發現早期出現的佔位性病變,幫助患者更好地做身體健康方面的管理。
記者:CT、磁共振、X光與B超的區別有哪些?各自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郭歌:X線和CT的成像原理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用X線來成像。X線能夠穿透人體,人體的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不太一樣,這樣接收到的X線的量就會不一樣,再通過不同灰度的圖像把它反映出來,就能夠反映人體密度的信息,X線平片主要是二維成像,相當於把人體壓扁了來看,所以得到的是一個重疊的影像﹔而CT是把人體當作切面包片一樣,一層一層來看,所以能看得更加清楚,看到更多的細節。
CT和X線主要可以將肺和骨頭顯示得非常清楚,但缺點是它們含有電離輻射。但其實它們的輻射劑量還是屬於安全范圍內,不用太擔心它們對人體會造成傷害。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更加復雜一點,簡單來說就是把人體放在一個磁場裡,設備會發出射頻的脈沖,讓人體中的原子(主要是氫質子)發生共振。
當撤掉脈沖之后,原子就會逐漸停止共振,隨后釋放出能量,機器通過接收這種能量,再經過復雜的運算之后,才得到磁共振的圖像。其實就像拿著一杯水,晃一晃讓水運動起來,再平靜下來,感受其中振動的情況。
磁共振檢查的功能非常強大,它的優點是可以多參數成像,每一種參數都能夠反映特定的某一個信息,因此對疾病的診斷更為全面,而且磁共振沒有電離輻射,是非常安全的檢查。但是它的缺點是比較貴,時間會稍微長一些,檢查的時候會有噪聲。另外,它的禁忌也比較多,例如在磁共振檢查前,患者需要取下一切鐵磁性金屬物品,家屬一定不能推輪椅、平車或氧氣瓶進入,當家屬需要進入檢查室時,也需要取下所有金屬物品。
記者:CT、磁共振、X光可以檢查哪些部位?
郭歌: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檢查部位、檢查目的等,選擇一種最合適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X線成像速度非常快,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所以在常規的胸部、脊柱和關節退行性疾病中應用非常廣泛,可以作為一種初篩項目。
如果要對肺部、骨關節進行更細致地觀察,就需要選擇CT。
磁共振的軟組織成像更好,因此對於大腦脊髓、腹盆腔的一些臟器結構、椎間盤、肌肉、關節的軟骨、韌帶,還有半月板等等,顯示會非常清晰。
比如我們想查看膝關節,如果主要關注骨頭,可能選擇X線或者CT會更好。如果想看韌帶、半月板這些結構,選擇磁共振這種效果就會更好。所以要根據我們想看的部位、想解決什麼問題綜合進行選擇。
在體檢過程中,主要涉及到放射科的兩個檢查,主要是胸部的X線和胸部低劑量CT,這兩個檢查的主要目的是要進行肺癌的篩查。
肺癌一直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發現越早,治療越早,預后也會越好。
因此,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對於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指南推薦,40歲或者部分地方的說法是45歲以下的人群,建議進行胸部X線檢查就可以。對於40歲或者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指南推薦使用胸部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尤其建議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進行檢查,包括有長期吸煙史、二手煙或者環境油煙吸入史、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史、肺癌家族史等等因素。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它的輻射劑量,但其實低劑量CT的輻射劑量隻有常規胸部CT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它同時又具有CT的優點,能夠發現一些比較小的早期的病變,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檢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