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智能高鐵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吳雪聰
2023年10月13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亞運版”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日前正式載客運營。乘客乘坐列車可通達杭州、諸暨、義烏、金華等地。圖為在杭州東站站台,乘客與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列車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江 漢攝

電子客票、刷臉進站、無感支付、無感安檢、智能引導……如今,中國高鐵變得越來越智能。線上售票、WiFi覆蓋、手機點餐等智能舉措,讓百姓的高鐵之旅更舒適。

網上購票隻花了幾分鐘

“耶!我搶到了!”十一前夕,大學生小楊在12306客戶端上買到了返程票。卡點進入、瞅准班次,選中、提交、下單,一氣呵成。除了支付時線上排隊等待了幾十秒,整個購票過程小楊隻花了兩分鐘。

如今,打開12306,車次、價格、座位、經停站、停靠時長等多種信息一應俱全。12306是鐵路運營信息系統的重要載體。今年國慶售票高峰期,12306系統訪問量日均達到514.4億次,鐵路部門統籌資源力量,擴大公有雲應用、對網絡帶寬進行擴容,鐵路運營信息系統的算力不斷升級。

借助數字技術,中國高鐵的購票體驗越來越順暢:2019年,12306上線候補購票功能,候補兌現成功率達75%以上﹔2020年,鐵路部門全面推行電子客票,刷身份証“一証通行”時代全面開啟﹔2023年春運,電子客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站和列車補票環節也全面實施電子化……

北斗系統為高鐵鋪軌“把脈”

如果說,買票只是第一步,那麼數小時的高鐵之旅,如何讓旅客減少舟車勞頓之感,也少不了各種數字科技的助力。

9月16日,一列車頭似“鷹隼”、身披“虹韻紫”的列車在之江大地駛出,它就是專為杭州亞運會打造的復興號亞運智能動車組列車。在車上,高速率、低延時的5G網絡全覆蓋,智能交互終端可提供無線投屏等功能,氣壓自動調節系統還能有效舒緩旅客因氣壓變化而產生的耳鳴,科技感滿滿。

在高鐵上,有些科技旅客看得見,有些科技則藏在細枝末節之處,同樣保障著人們的出行體驗。

“這鏡頭都不抖,可見這趟高鐵開得有多穩!”最近,一個“司機第一視角看高鐵”的視頻火了。視頻中,時速350公裡的貴南高鐵列車將38座隧道接連甩在身后,兩側青山飛掠成綠色的殘影。眼尖的網友發現,即便視頻后期加速了40倍,鏡頭仍然沒有太多的顛簸和抖動。

乘客感覺穩,是因為軌道很平順。除了無縫鋼軌等建筑技術,遠在地球數萬公裡外的北斗系統,也在悄悄為高鐵鋪軌“把脈”。

“北斗慣導小車可以快速精准獲取軌道的三維位置坐標、姿態和軌距,實現軌道多項幾何參數的高效測量。”鐵五院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范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饒雄說,2020年10月,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慣導小車亮相京沈高鐵施工現場,標志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北斗慣導小車將作業效率提高了20多倍,可實現鐵路軌道平順性指標毫米級、裡程厘米級測量精度。鐵軌更平順,旅客也能在高鐵上“閑庭信步”,讓硬幣在窗台保持幾分鐘“屹立不倒”。

網上訂餐可送至高鐵座位

“我媽媽是江西上饒人,她平時經常跟我說,上饒的小吃很值得體驗一下,我就在12306上訂了一份外賣。”途經江西上饒的高鐵乘客劉先生說,12306的網絡訂餐服務很方便。

出行在外,吃得如何關乎旅程幸福感。自2017年7月17日起,全國多個主要高鐵客運站推出互聯網訂餐服務,旅客不僅可以買高鐵上的盒飯,還能訂購社會品牌餐食,經沿途車站送至高鐵座位。據悉,目前12306客戶端可預定當天以及之后14天內的外賣。

在高鐵站,吃飯這件事兒還充滿了未來感。2022年9月,“高鐵俠鐵路智能餐廳”在濟南火車站開業。這家店有6個機器人掌勺大廚,平均3分鐘就能做好一道菜,再由送餐機器人送至座位。餐廳內的“智能小面機”最快48秒就能出鍋一碗牛肉面,還有一個多關節“機械臂”自動制作咖啡。

越來越人性化的服務,讓旅客的高鐵之行更溫馨。今年4月,貴陽北站上線AR實景導航系統,通過“大數據+藍牙信標”的方式,幫助旅客精准定位站內衛生間、小賣部、網約車點等地標。“以前經常繞半天才能找到目的地,現在跟著實景導航,就不用走冤枉路了。”有網友說。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院長聶磊認為,中國鐵路的潛在客流仍然較大,這對高鐵的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鐵路部門可以依托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設計具有顯性差異的客運產品,滿足不同類型旅客群體在經濟、快捷、舒適等方面的差異化需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