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預測到了德州地震?8月科學流言榜來了

1.“地震雲”預測到了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地震。
流言內容:8月6日,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引發全國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跟山東地震一起上熱搜的還有“地震雲”,不少網友聲稱自己在震前拍到了“地震雲”。
真相解讀: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地震雲”與地震沒有任何關聯。
地球由不同圈層構成,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固體地球。根據地震的原理可知,地震發生的本質是地下的構造運動,與天上的雲沒有任何直接聯系。雲產生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大氣圈當中完成,而地震則是發生在地下的岩石圈內,二者之間可謂“天差地別”。
網絡上所謂的“地震雲”其實只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高積雲、層積雲或卷積雲,在空中呈現為波紋狀、魚鱗狀或者放射狀的形態。這些雲的出現也許預示著天氣的變化,但是如果把雲當作地震的前兆,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2.空調制冷模式沒有除濕模式省電。
流言內容:從工作原理、工作時間和工作效果上來看,空調的除濕模式相對於制冷模式更省電,大家要想省電,建議開空調時就用除濕模式。
真相解讀:除濕、制冷兩種模式都可以制冷,但哪種模式更省電需要根據室內外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等情況來具體分析。
除濕的原理是把溫度降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可以冷凝的程度,水蒸氣凝結成的冷凝水會經過空調管道通過室外機排出去。隨著水汽不斷凝結成冷凝水排出室外,房間內的濕度也會隨之下降。在沒有水汽增加的情況下,即便關了空調,房間的濕度也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制冷關閉后,室溫往往會逐漸上升。因為,熱量會像水的流動一樣,從熱量高的地方向熱量低的地方傳遞,所以空調關閉后,如果室外溫度高於室內,熱量則會通過門窗、牆壁等傳遞進來,室溫便會逐漸上升,直到熱量平衡。
一般來說,當氣溫在20℃∼30℃,空氣的濕度很高時,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省電﹔當氣溫大於30℃時,除濕和制冷模式的用電量差不多,但是除濕模式降溫效果比不上制冷模式。
除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濕度,盡快改善悶熱的環境,適合沿海等地區梅雨天或者回南天等﹔制冷主要是降溫,也有一些除濕效果。
3.出汗等於排毒養顏。
流言內容:汗液屬於人體的代謝產物,適量的運動使毛孔開放,促進人體排汗,能幫助清潔毛孔,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真相解讀:人體汗液的成分99%為水,並非有毒有害物質,因此無論出汗多少,排出的幾乎都是水分,排毒作用微乎其微。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人體汗液的成分有水分、氯化鈉、鉀、乳酸、尿素等,其中水分含量高達99%以上,其他物質僅為0.5%∼1%。
大量出汗確實能排出一點點體內代謝廢物,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體真正的解毒、排毒器官主要還是肝臟、腎臟,它們會合力將有毒有害物質降解或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想靠出汗的方式來排毒,不太靠譜。
4.用熱水燙碗能殺菌。
流言內容:在吃飯之前,尤其是在飯店用餐時,要拿熱水先燙一下餐具再使用,這樣能殺菌消毒。
真相解讀:熱水燙碗筷可以去除碗筷表面的塵土以及油脂,起到一定清潔作用,但是並沒有明顯的殺菌消毒效果。
高溫消毒要想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需要足夠的溫度和時間。許多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需要100℃高溫下1-3分鐘或在80℃高溫下10分鐘才能死亡。另外,還有一些細菌有更強的抵抗力,如破傷風杆菌芽胞需60分鐘才能死亡。
通常情況下,餐廳提供的水溫度並沒有達到殺菌的溫度要求,而且很多人燙餐具的時間也非常短,所以吃飯前用熱水燙碗,很難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
5.紅殼雞蛋比白殼雞蛋更有營養。
流言內容:買雞蛋時要挑紅皮雞蛋,紅皮雞蛋不只是比白殼雞蛋看起來更好看,它營養價值也更高。
真相解讀:雞蛋殼的顏色和雞的品種有關,與營養價值沒有關聯。
雞蛋殼的顏色主要由蛋殼中的原卟啉色素決定,原卟啉色素含量越多,蛋殼的顏色就越深。原卟啉色素本身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原卟啉色素的含量以及合成能力主要由遺傳基因決定。也就是說,蛋殼的顏色取決於母雞的種類,屬於“天生”的,與人為因素無關。
雞蛋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維生素、脂肪和礦物質等,不同顏色的雞蛋營養差異不大,所以不用過度關注它們的顏色。無論是白殼蛋還是紅殼蛋,新鮮、安全才最重要。
評審專家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艾婉秀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專家 研究員
宋 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副研究員
張忠斌 中國制冷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南京師范大學 教授
陳 銳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心理研究所 教師
唐 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