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大學就該敞開校門

評論員 田野
2023年09月05日13:27 |
小字號

今年7月以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打開大門,疫情后首次恢復校園參觀預約﹔今年3月,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萬航渡路一側的籬柵陸續撤下,百年校園與城市融為一體﹔2022年10月,上海音樂學院沿淮海中路的數百米圍牆不見蹤影,用音樂文化打造城市特色街區……

在這些大學拆掉圍牆的同時,部分名校的參觀“門票”卻被“黃牛”炒到成百上千元,讓眾多向往名校的參觀者被高高豎起的圍牆攔在門外。高校圍牆之困,由此再引爭論。

在一些國家,高校從建立之初就沒有圍牆,比如,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因面積太大,建牆花費巨大且無必要﹔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本就依托小鎮而建,早已與小鎮融為一體。但也有高校出於安全考慮豎起圍牆,比如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等。由此可見,高校是否建牆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有歷史傳統方面的,有客觀條件限制的,也有單純出於區域劃分考慮的。

之所以高校圍牆受到特別關注,是因為其擔負了教化、傳承知識與文化的責任,也因為其作為國家財政投入的一部分,需要適當反哺社會。讓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大學建筑對公眾開放,讓高校與城市相融合,於人、於校、於社會,都能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

城市和區域的發展需要高校拆掉圍牆。任何一所一流大學的發展歷程都是與所在城市互動融合發展的過程。若你此刻走進上海音樂學院淮海路校區,就會感受到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活力,那些不同歷史時期修建的建筑,還有數千平方米的大花園,正散發著無窮魅力。

歷史和文化的傳承需要高校拆掉圍牆。一所大學的歷史,是紅色傳承的歷史,是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史。北京大學紅樓、清華大學清華園、復旦大學相輝堂……這些赫赫有名的建筑,是一個個生動的紅色教育故事,等待著人們去了解、去學習、去瞻仰,傳承紅色基因。

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需要高校拆掉圍牆。著名教授陳平原先生說:“理想中的大學,應該沒有圍牆。任何一個公民,隻要有時間、有精力,聽得懂相關課程,大學就應該向他們開放。”我們何嘗不懷念北京大學的“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何嘗不懷念開放、包容、協作的理念。高校終究是社會的一部分,不應作為過於獨立的存在,它應為每個熱愛學習的人創造終身學習的環境,那一點點教育的火苗也許就在一個孩子心中燃起希望。

倡導拆掉高校圍牆,是否就是單純拆掉那堵圍起來的磚牆?實則不然。真正將開放精神困囿住的,不是有形牆,而是一道無形的牆。學校可採取措施逐步開放,比如實名制進校,完善進校人員管理機制,分時段開放等。有序接納,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與社會互動,才是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型大學。

大學之“大”,不僅在於學術成就,更大在它的包容與開放。(來源:生命時報)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