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痘痘肌”嗎?這些飲食忌宜須知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痘痘”學名痤瘡,又俗稱“青春痘”,是一種顏面和胸背等處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多見於中青年男女。其臨床特點是皮膚散在性粉刺、丘疹、膿疱、結節和囊腫,多伴有皮脂溢出。因“痘痘”典型皮損可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因此中醫稱之為“粉刺”。本病素體血熱偏盛為內因,飲食不節和外邪侵襲為治病條件。
如何從源頭上擺脫痘肌困擾呢?
西醫認為“痘痘”的發生主要與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開口處過度角化和丙酸杆菌感染等原因相關。因此,除了皮膚清潔和局部用藥外,針對發病原因從飲食結構上進行調整,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痘痘”的反復發作。
1、改善皮脂腺的油脂分泌
多吃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綠葉蔬菜、雞蛋、菌菇和魚類等﹔
少吃高糖、高升糖指數(GI)食物、牛奶和乳制品:精制米面、甜品等(此類食物可促進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分泌,使體內雄激素水平升高,從而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
2、抑制丙酸杆菌的繁殖
多吃富含鋅的食物:貝類、菌類、堅果和谷物等﹔
少吃油炸油膩食品:薯條、炸雞和牛油火鍋等(此類食物含大量飽和脂肪酸,會使皮脂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增高)。
3、緩解炎症反應
多吃“抗氧化”物質:胡蘿卜、橙子、黑芝麻、亞麻籽、南瓜和豆漿等(維生素A族、維生素C族、維生素E族、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類胡蘿卜素和黃酮類化合物等食物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多吃膳食纖維:芹菜、蕎麥、麥片和蘋果等(此類食物可改變腸道菌群,這些細菌會減少炎症因子的釋放)﹔
少吃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油炸食品、加工肉類、乳制品,尤其是甜食等﹔
少吃精制碳水:白面包、烘焙面包等﹔
少吃紅肉:牛肉、豬肉和羊肉等。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結合醫院教授李福倫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