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雙創周

數字化助力服務業提質擴容 就業“蓄水池”不斷拓寬

許維娜
2021年10月14日09:3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入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的通知》,實施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校企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精益創業帶動就業等4個專項行動。截至8月末,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已累計創造就業機會240萬個。先進典型猶如一股活水,可以激蕩起灩灩碧波。示范行動涌現出哪些好經驗、好做法?人民網財經推出“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系列報道。

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影響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家政服務、社區服務等行業需求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服務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為擴大就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服務業領域很寬、范圍很廣,而且新興產業在不斷涌現,可以說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如是說。

與此同時,推進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轉型賦能,創造更多數字經濟領域的就業機會正成為重要驅動力。

記者採訪了解到,在開展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過程中,社會服務領域聚焦新興業態、平台企業等牽引,通過“互聯網平台+創業單元”等模式,組織實施一批就業潛力大、帶動作用突出、社會需求迫切的“雙創”帶動就業示范項目。截至目前,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專項行動累計新增143萬個就業機會。

家政業“上雲”  數字化促進更充分就業

2014年,51歲的下崗女工廖阿姨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從廣西老家來到泉州工作。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對於性格腼腆,不善言辭的她來說,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廖阿姨在客戶家中忙碌著。受訪方供圖

一次偶然的機會,廖阿姨在網上看到了某家政公司的招聘廣告,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從未有家政服務從業經歷的她進入新行業發展,這也意味著她將面臨許多挑戰與不確定性。

這是一家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雙創示范基地的家政服務公司,自轉型家政行業數字化發展以來,持續探索就業服務新路徑,成為不少再就業人群的新選擇。

據豐澤區雙創示范基地負責人介紹,這裡打造線上接單、線下體驗、學校培訓、公司就業的家政服務產業鏈條,不僅帶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創業就業,還幫助解決下崗失業人員、貧困人口的再就業問題。

“我以前跟人說話很膽怯,尤其是與陌生人溝通交流,可是好不容易從老家出來,不能就這樣放棄。”廖阿姨告訴記者,為了盡快適應工作,閑暇時她努力學習服務客戶時需要注意和關心的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地,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目前已通過平台先后為三千多個家庭提供保潔服務。

鄒阿姨進行清潔服務。受訪方供圖

鄒阿姨來自江西,來到泉州打工之前,靠種地維持生計。2019年4月,她加入平台,成為了一名保潔員,實現了再就業。在兩年多的時間裡,通過公司的集中培訓,鄒阿姨逐漸適應了新工作,實現了線上接單、線下服務的新模式。

在不斷學習和努力實踐的過程中,可喜的變化在她身上發生。目前,鄒阿姨已升級為六星保潔員,收入提高了不少。她說:“這份工作讓我學習到了經驗,工作也穩定了,一人的工資能夠養全家,日子越來越好。”

該家政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梅蘭告訴記者,正是公司旗下的現代家庭服務業互聯網服務平台幫助鄒阿姨改善了原有的生活條件。如今,公司通過“互聯網+”轉型上雲,建立了“微驛站”扎根社區家政,搭建了“互聯網+家政”服務體系,擴大了群體就業創業。截至目前,注冊達5.6萬人次,累計培訓及推進就業5200余人次。

生活服務轉戰線上  創造百萬靈活就業機會

42歲的劉師傅是一名退伍老兵,在最初離開部隊的日子裡,他曾當過學校教導員、公安局協警,但微薄的收入卻難以負擔全家人的開銷。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他的心中充滿了迷茫。

后來,經朋友介紹他去了一家跑腿公司,成為了一名“跑男”。隨著經驗的積累,曾經的“兵王”搖身一變成為了區域的“單王”。劉師傅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收入增加了,還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

這是一家總部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的同城即時服務平台,於2015年6月上線運營。鄭州市金水區雙創示范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與傳統跑腿相比,它主要依托“互聯網+就業”的平台化手段為現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畢業生等提供靈活增加收入的機會。

“成為‘跑男’讓我有了新的收入來源。”今年23歲的張旭印告訴記者,初中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散打運動員,2019年,因為疾病失去了左腿,也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

術后不久,他穿上義肢練習走路,無數次跌倒,無數次站立,最終學會了如何與“新左腿”和諧相處。已能行走自如的他,加入“跑男”團隊,用單腿撐起了生活的希望。

“‘互聯網+就業’模式對傳統就業模式的升級是多方位的。”該跑腿公司品牌總監石亞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一方面創造新需求,為社會提供大量靈活就業崗位,穩定就業,另一方面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改變傳統雇佣關系,降低從業門檻。同時數據流程下的收入分成模式,讓多勞多得清晰透明,不僅提高了從業者的生活質量,更提升了社會的幸福指數。

開拓跨境電商業務  助力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位於武漢硚口區漢正街的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服務資源中心”)現已成為企業與跨境電商間的紐帶,正加速通過跨境電商創業帶動就業實現轉型。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跨境電商5年增長了10倍,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轉型升級的新渠道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

服務資源中心負責人張建波表示,作為對外貿易的新形勢、新業態,跨境電商對促進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二次創業、幫助外貿“小白”實現零基礎創業、幫助大學生拓寬就業渠道、豐富就業形式等都具有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去年復工復產后,該公司除了自營跨境電商業務,還代運營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幫助20余家企業開拓跨境電商業務。

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組織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受訪方供圖

服務資源中心的成立,對於80后青年尹高來說,再次點燃了他的創業夢想。2009年,尹高來到漢正街開始創業,主要從事動漫服裝的生產與銷售。通過內貿打開銷路的尹高打算嘗試外貿出口,開拓國際市場。但當時他對國際物流、外匯結算等問題缺乏專業知識,長期從事外貿業務沒有突破。

如今,經中心專業人員指導,尹高逐步摸清了外貿出口的門路,他告訴記者,“有了專業人員指路,由專業團隊代辦手續,不到半個月就注冊了公司,在跨境電商平台eBay上開店,三個月就實現了外貿銷售額近300萬元,月均400個訂單,還帶動了多個團隊就業。”

湖北省漢川市一個生產嬰兒推車的產業園區曾經也面臨著困境,由於市場飽和遭遇困境,銷量持續低迷。在服務資源中心的建議下,去年6月,企業轉變思路,重點生產進入門檻低的寵物推車。該中心還幫助企業申請美國和歐盟的商標和產品外觀專利。不久前,某鄂產品牌寵物車迅速在美國、加拿大、法國等歐美國家打開市場,月銷量近3000台,帶動了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就業。

據介紹,截至目前,服務資源中心已經幫助20余家企業注冊了海外商標專利以及備案海外產品外觀專利,幫助多個湖北產品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完成申請外觀專利。

張建波還建議,希望更多的高校設立“跨境電商”專業,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開展定向學習和培養,為后期的定向就業、精准輸送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切實解決行業內用人難、用人貴的問題。

服務資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一年來,經該中心孵化,數十種“中國造”商品銷往歐美、日韓等130個國家和地區,涵蓋服裝、小商品、工業制造等領域,出口創匯約3000萬元人民幣。

(責編:梅藝璇、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