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能源如何轉型發展?專家這樣說
近期,以“聚焦‘雙碳’目標、暢談能源革命”為主題的第五屆(2021)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在京召開。
與會嘉賓認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要科學規劃,制定好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要大力開展節能增效,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行業在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為目標的能源轉型發展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表示。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0.8億噸標准煤,同比增長2.8%﹔能源消費總量49.8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2.2%,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4.3%,比上年上升1.0個百分點﹔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1%。
2020年9月,我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目標的提出,為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能源的快速轉型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能源轉型發展仍然面臨著壓力。”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表示,未來應盡早謀劃碳中和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的轉型升級路徑,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推動綠色低碳能源新業態融合發展。
史玉波強調,能源發展的首先任務是保証能源的安全可靠供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具體措施應在安全保供的基礎上,考慮可行性和可承受性,留有足夠的政策調整空間和過渡期,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平穩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組委會主任劉吉臻表示,“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時期,需要以新發展理念促能源革命轉型。在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進程中,走向清潔、低碳是必然趨勢,保障能源供給和安全是根本任務,提高能源生產與消費的效率是重要內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科學規劃,制定好不同時期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
談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場景下,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的路徑,國家能源局能源監管原總監李冶表示,節能增效和發展新能源是實現能源轉型的根本路徑,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首要行動。
“我國在節能增效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方面,有兩個方向目標要經過全行業努力爭取實現:一是碳達峰之前要實現用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替代或者滿足未來10年能源消費的增量﹔二是‘碳中和’的真正實現需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滿足絕大多數能源消費對總量的需求。”李冶說。
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看來,能源行業碳排放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電力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佔比超過40%。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電力行業要加快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供應格局,保持風電、太陽能發電快速發展,積極推進水電、核電季節開發,打造多元融合,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全面提升清潔能源優化配置能力,堅持節能優先、大力推動電能替代,促進全社會能效提升。”楊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高校也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今年7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旨在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在此背景下,華北電力大學在會上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該校將通過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師資隊伍、校園行動6個方面的20條舉措,打造服務碳中和的人才培養高地、基礎研究和科技突破策源地。
“下一步,華北電力大學將推動人、財、物等資源精准流向關鍵環節與重點領域,全面加強碳中和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大力支持教師承擔或參與碳中和領域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積極培育碳中和國家級創新平台和產教協同聯合體,重點建設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