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打造“智慧物業”綜合管理服務體系 科技助力基層治理精細化
“小物業”牽動“大民生”。物業服務質量關系著普通群眾的日常生活,是事關居民福祉的民生問題。據朝陽區科信局消息,目前,依托區級“城市智慧大腦”建設,朝陽構建了“智慧物業”綜合管理服務體系,通過對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資源有效整合,堅持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圍繞破解基層治理題和商務樓宇運行管理開展了一批創新應用,助力黨建引領物業企業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用科技力量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區級統一標准建機制
物業管理有平台、有圖表、有系統
實現物業服務的高效信息化,詳實而權威的數據是必要保障。據了解,朝陽區已建立了三庫、六平台,包括大數據中心庫、智慧物業標准庫、行業分類風險指標庫﹔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平台、企業安全隱患監測平台、人口動態監測平台、企業風險預警平台、信息數據採集和上報平台、樓宇基礎展示平台,累計收集2295萬余條數據,形成樓宇、人口、企業、事件、設施、風險6大主題數據資源池,為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重點難點問題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
目前,基於區級GIS平台,朝陽區統一標准建立了全區物業管理“一張圖”,明確了物業管理范圍邊界,將人、地、事、物、組織等信息進行標注、關聯和展示。該系統整合了人口大數據、人居大數據體檢可視化、12345市民熱線等平台的數據,並建立了區級、街鄉、社區、物業管理區域四級體系。
這張“圖”不僅能看,還能分析與評價。據悉,該系統結合物業管理覆蓋率、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可以從物業企業服務質量、社區綜合治理水平等維度,對物業服務水平進行畫像,重點分析住宅品質、物業訴求量與物業管理、業委會組建、黨組織等工作的關聯關系,為下一步開展物業管理、業委會、黨組織組建等工作提供保障。
用科技力量助力物業服務工作,朝陽區一直在探索中。在社區治理上,朝陽區建成了智慧社區治理數據分析平台,系統實現與“健康寶”“國家健康碼”實時數據比對,支持“人臉識別、智能測溫、健康寶查驗、公安系統聯網”1秒四步合一,實現了對社區人員、事件、疫情的全面精准管理。
在樓宇治理上,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已在1000余處點位廣泛安裝部署使用,朝陽區還開發了“疫點通”小程序,加強對復工復產的大數據支持,實時收集企業自查防控措施、員工健康信息和檢查員實地工作記錄等信息,實現多行業防疫數據共享,不斷提升樓宇經濟管理的智慧化水平,為朝陽區在樓宇經濟管理方面賦能增效。
街鄉“智慧物業”試點各具特色
除區級統一平台和系統外,朝陽區各街鄉還開展了各類“智慧物業”項目應用試點,在不同方面有針對性地解決物業管理難題,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性、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型智慧物業應用成果和特色品牌。
在東壩地區,東壩家園試點剛剛完成智慧物業實景超融合平台建設,建立了視頻實景地圖,通過視頻地圖引擎交互功能,將轄區內的建筑、道路、攝像機、公共設施等通過AR技術,直觀的展示在視頻實景地圖上,實現樓宇建筑物基本信息、樓層分布情況、管理人員、住戶等人房基礎數據多圖層疊加和關聯分析,並支持自動化視頻巡更應用,對監控區域內的消防通道被佔用、堆放垃圾等行為實時識別預警,包括時間、地點、快照、視頻等,通過系統自動發現佔用消防通道停車371次,垃圾亂丟棄拍照78次,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監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雙井街道,結合物業企業管理權下放和引導物業企業參與轄區治理的實際需要,街道建設了“物業聯盟雲管家”平台,為辦事處、社區與居民、轄區物業企業互動提供便捷工具﹔在潘家園街道,地區老舊小區較多,缺乏專業物業維修人員,街道便開發“ 嘀嘀物業”應用系統,該系統已在鬆榆西裡社區試點運營,輻射居民300戶左右﹔在安貞街道,針對老舊小區多、人口密度大、情況復雜的特點,由街道牽頭建設了專項整治管理系統,借助信息化、規范化整體處置流程,實現了全過程工作留痕和事件處理過程可追溯,提升了專項整治工作效能。
“《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已實施一年有余,我們緊緊圍繞科技賦能、技術支撐的主題,推進基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朝陽區科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區科信局將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擴大智慧型社會治理試點中與智慧物業相關項目成果的使用范圍,打造物業管理問題“接訴即辦”協同平台,立足物業服務水平提升,著力從主管部門監管、物業企業服務、業委會履職三個層面,配合主管部門做強做實物業管理信息化工作。依托區級“城市智慧大腦”建設,將物業管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智慧物業服務管 理全面統籌、條塊有機結合、上下工作互聯、橫向工作互動,用足科技力量,推動物業管理規范化、智能化,提升朝陽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王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