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雙創周

“爛泥渡”裡長出的“國際金融城”

2021年08月09日15:5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浦東大道141號,浦東開發陳列館的二樓,記者看到擺放著的五座沙盤模型,每一座都能看出今日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地帶的雛形。“我想用‘波瀾壯闊’‘開天辟地’來形容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中國郵儲銀行高級經濟師卜振興告訴記者。

然而,曾幾何時,陸家嘴最出名的“爛泥渡路”卻是一片危棚簡屋。

“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這是老一輩浦東人記憶中的一首民謠。30年過去了,昔日的爛泥渡成了今天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寸土寸金的“銀城中路”。

昔日“爛泥渡”化身今日國際金融中心。採訪對象供圖

30年前,浦東最高建筑隻有24米

“我曾收藏了一塊浦東南路807號的門牌號,如今在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的檔案室存放著。它是當年上海消防總隊消防第一大隊東昌中隊的所在地。”已經退休的趙解平曾經是東昌消防中隊的一名消防兵,而他口中的東昌消防中隊的瞭望塔就是30年前浦東最高的建筑,隻有24米。

從當年的24米攀升到如今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的632米,一道跳躍的弧線掠過時空,勾勒出浦東開發開放以來的華麗轉身。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作出“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決策。金融貿易先行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突破口。同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為功能特色的國家級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於是,歷史機遇在這裡被把握,時代奇跡在這裡被造就。

1991年鄧小平同志視察上海時講道:“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但是具體怎麼搞,大家仍然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挂牌之初,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做,完全是在一片空白處摸索。”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首任總經理王安德回憶說。

面對發展藩籬,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作出指示:必須牽“領頭羊”過來,發揮示范效應,領頭陸家嘴變成世界金融的舞台。

朱镕基口中的“領頭羊”分別是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証券大廈、金茂大廈。示范效應很快顯現。隨后,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銀大廈、第一八佰伴……逐一在陸家嘴搶佔地盤。

“1998年剛到陸家嘴工作時,東方明珠剛造好,‘三件套’裡隻有金茂大廈尚在建設。”曾擔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財資與貿易金融部中國區總經理的裴奕根至今記得,當時,年輕的金融城初代從業者們每天中午都要涌向位於上海証券交易所和恆生銀行大樓的員工食堂,或是步行到浦東南路的一排平房,吃一頓“大壺春”生煎當作午餐。彼時,花旗、匯豐等外資銀行暫時都扎堆船舶大廈,競爭對手在一幢樓裡辦公的景象,至今仍頗具畫面感。

江邊爛泥渡變身國際金融城

已經90多歲的沈入群,現在仍保留著從浦江鎮的家搭乘軌交8號線去陸家嘴“遛彎”的習慣。1992年到2007年,他用15年的時間參與繪制了15張浦東地圖,而第一張僅靠腳步丈量、白手起家的地圖,就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圖》。

物換星移30年,沈入群當年踏足過的荒蕪之地,如今已是滿眼星光璀璨。目前,面積不過31.78平方公裡的陸家嘴金融城,雲集了12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6000多家金融機構、124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區域內的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億元樓有110幢,其中10億元樓有32幢,50億元樓有4幢。以至於行業內有一種說法:“陸家嘴的每棟大廈,都是一條站立的金融街。”

浦東開發開放進入而立之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首次進入全球前三,僅次於紐約、倫敦,排名在中國香港、東京和新加坡之前。由此,全球持續多年的“紐倫港”三大金融中心,開始變成“紐倫滬”。

回望來時路,從一路泥濘到一路繁花,陸家嘴金融城的崛起使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同時,陸家嘴金融城也正以自身魅力吸引著國際社會的注意。

去年,世界涂料巨頭海虹老人成功將注冊在陸家嘴的管理型總部變更升級為投資型總部——海虹老人北亞投資有限公司。究其背后的原因,海虹老人集團副總裁、北亞區總裁梅曉東說道:“隨著市場越做越大,需要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在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橋頭堡——陸家嘴發展,有助於公司全球戰略的發展。”

新的樂章已奏響。面向新的時代發展任務,上海自貿試驗區陸家嘴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宇祥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對標國際一流金融城,尋找自身差距,在國際化、品牌化上做文章。”

(責編:石溪、梅藝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