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雙創周

今天這場大會上,張伯禮、曾光都談到了一個關鍵問題

2021年08月09日09:2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在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的2021年全國科技周重大示范活動——MSTA大家系列講座第六期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人民英雄”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在視頻連線演講中再次強調,實踐經驗表明,高度重視中醫藥的可及性,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本期MSTA大家系列講座的主題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下的偉大抗疫斗爭”。科技部有關領導,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總編輯劉漢俊出席會議並致辭,科技日報社有關領導、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出席會議。

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建議將中醫藥納入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中醫藥在中國歷次傳染病防控中從未缺席過。“我國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疫病歷史,《史記》記載的公元前243年 ‘天下疫’始,至 1949年止,共有大疫500余次。”他說,中醫對於疫病的認識,在防治疫病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

張伯禮曾介紹中醫藥戰“疫”四個貢獻、三藥三方的篩選、宣肺敗毒方的研究等內容,將中醫藥的貢獻分為集中隔離、服用中藥,有效地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中藥進方艙治輕症/普通型患者,控制了由輕症轉重症的比例﹔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療效顯著﹔恢復期中西結合康復治療,治療新冠肺炎后遺症。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能一次次轉危為安,靠的就是中醫藥,並在同疫病斗爭中產生了《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論》等經典著作。這次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就是在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的。”張伯禮強調。

“中醫藥早期介入贏得先機,為爭取全面勝利奠定基礎,這對我國今后抗擊新發傳染病具有戰略意義。”張伯禮說,若干年后會不會再次發生類似疫情?“我認為大概率是會的。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中醫藥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張伯禮提出,將中醫藥納入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中西醫並重參與傳染病防控﹔完善中西醫協作機制,確保中醫第一時間了解疫情、全程參與,整建制承包定點醫院,按照中醫理論診治。

黨領導下的計劃免疫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研究員曾光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防控重大傳染病的成就。

“傳染病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新中國成立前,發生過大大小小1700多次傳染病疫情,解放初期,天花、霍亂、鼠疫、南方血吸、小兒麻痺,麻疹、肺結核等多種傳染病肆虐。”曾光說,新中國成立后,明確了預防為主的防控方針,開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流行病學調查,通過計劃免疫、建立衛生防疫站和傳染病院等系列措施,極大提高了我國傳染病防控水平。我國居民期望壽命由解放初的35歲提高到2020年77歲。

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曾光特別提到開展計劃免疫發揮的突出作用。“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以來,通過普及兒童免疫,減少了疫苗針對疾病的發病和死亡。”他說,免疫規劃的成績主要體現在: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提高兒童接種水平、實行免疫規劃以來許多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率降到歷史最低點。

他給出了一個更直觀的數字:如果沒有疫苗,Hib感染、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破傷風等五種疾病每年會導致280多萬人死亡。

說到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曾光說,這是舉國體制疫情防控的又一生動實踐。

“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的聯防聯控,中國率先分離病毒,公布基因圖譜,研制診斷試劑,高級別專家組發聲,中央督察組督導進駐,宣布疫苗為國際公共產品,研究進入國際第一團隊等等。”他說,這些是我們打贏這場硬仗的關鍵所在。

疫情仍在蔓延 疫苗能打必須打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重點介紹了新冠疫苗的誕生。

5月26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正式刊登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發表的首個新冠滅活疫苗的Ⅲ期臨床數據。

“疫苗的研發是一個極其科學、繁瑣、嚴謹的過程。”楊曉明介紹道,從病毒到疫苗,一般要經過長達數年的研發過程。開始研發到完成Ⅲ期臨床平均需要8-10年。

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2020年1月,中國生物緊急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工作﹔4月12日,全球首家獲得臨床批件。Ⅲ期臨床首次在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入組6.3萬人,覆蓋125個國家。結果顯示,疫苗安全性良好,無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抗體陽轉率達99.52%,疫苗保護率為79.34%﹔目前獲得6個月的免疫持久性數據,抗體仍然維持在一定水平。

2020年12月30日,中國生物北京公司新冠滅活疫苗,成為全球首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疫苗﹔2021年2月25日,武漢公司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實現真正的雙保險﹔5月7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賽宣布:國藥集團新冠疫苗通過世衛組織認証,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授權。

“舉國體制,黨中央統一指揮,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多部門協作,是我國能快速研發出新冠疫苗的重要原因。”楊曉明認為。

“我們的疫苗証明對目前主要的變異毒株,如在英國、南非、印度發現的變異株都能實現交叉保護。”楊曉明特意指出。

國家衛健委官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5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積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54671.4萬劑次。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發展態勢超出預料,目前還沒有看到拐點。”張伯禮強調,“目前仍沒有特效藥,萬幸有疫苗。我們仍應堅持此前總結的防控措施,符合條件的一定要去接種疫苗。”

“關於疫苗的各種傳聞都不要輕信,國產疫苗技術很成熟,安全性很好。”張伯禮呼吁。

(責編:石溪、梅藝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