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雙創周

長城工程科技會議2021年第一次主題大會在京舉行

2021年08月06日13:50 |
小字號

6月17-18日,由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聯合主辦,以“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問題和工程路徑”為主題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2021年第一次主題大會在北京舉行。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主持會議。來自科技界、產業界、工程界和有關地方政府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和代表出席會議。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對這次會議的召開高度重視,充分肯定了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現代工程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進一步辦好長城工程科技會議這一常設性學術論壇提出了明確要求。受劉鶴副總理委托,王志剛部長在會上宣讀了批示內容。

王志剛強調,我國提出2030年前力爭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體現了我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我們要准確理解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於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王志剛指出,碳達峰碳中和將帶來一場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重大變化,其意義不亞於三次工業革命,是關系到未來發展優勢、可持續安全和重塑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戰略。我國經濟發展與碳排放仍存在強耦合關系,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目標實現,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要加快構建科技創新支撐體系,通過技術系統集成耦合與產業、區域協同優化,全面實現以非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資源驅動的循環型零碳社會的變革性重構。此次會議為我國面臨的現實挑戰和難題提供科技解決思路和舉措建議,具有重要的意義。

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王志剛對工程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在以往研究和工程建設實踐的基礎上積極建言獻策,開展更加深入的戰略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二是積極推動與“雙碳”相關的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在關鍵、核心、重大的技術發展方向上攻堅克難、久久為功。三是做好人才儲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匯聚跨學科、跨領域、跨國界廣大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共同努力推進低碳科技創新。

李曉紅在致辭中指出,縱觀歷史,新的變革必然打破已有的產業結構和模式,必須嚴控化石能源,大力優化產能結構。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打破發展的慣性,推進節能降碳。放眼未來,新的變革必將孕育全新的科學技術和工程,必須加快前沿研究,大力優化用能結構。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關於新技術、新市場的賽跑,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變革中與發達國家同場競技。要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提升我國在低碳環保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儲備。立足當下,新的變革必須營造與之配套的政策和環境,必須創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低碳治理。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綜合利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宣傳等手段為實現這一目標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邱勇主持會議時表示,今年4月19日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強調要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於解決實際問題。“雙碳”目標的提出是黨中央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本次大會聚焦“雙碳”目標,將充分發揮工程科技人員的智慧,以工程科技力量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與科學技術創新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周大地做大會主題報告。會議圍繞“零碳非電能源技術體系構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碳中和目標下工業流程重塑與建筑交通減碳”“加大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制力度”“生態碳匯與碳移除技術潛力”“碳中和技術產業化與區域示范”六個專題,分別展開深入的學術研討與交流,為我國“雙碳”目標實現面臨的現實挑戰和難題提供解決思路。

(科技部)

(責編:石溪、梅藝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