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雙創周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再加力!企業創新發展添活力

2021年08月05日14:18 |
小字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隨著這一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相關企業的研發創新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稅務部門也積極開展精准支持和服務保障,確保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落細。

加計扣除比例再提升    醫藥研發有底氣

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南京中科拜爾醫學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體外診斷試劑和配套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科研外包服務的企業。2014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依托於中國科學院、東南大學等國內著名科研機構,從核酸提取全產業鏈布局研發,研發的產品包括磁性納米材料、核酸提取純化試劑盒、全自動核酸提取儀,致力於成為頂尖核酸提取及賦能的分子診斷領先者和核酸適配體產業化應用引領者,也是中國科學院在這個行業中唯一一家孵化公司。

“去年新冠疫情開始,企業業務量劇增,同時也在加快研發的推進,在稅務申報、發票用量等方面也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經濟開發區稅務部門的同志多次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主動了解我們的具體狀況,詳細地向我們財務人員進行輔導講解,不但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還幫助我們充分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等所得稅優惠,以及針對疫情可以享受的稅收政策和捐贈免稅政策,共計為我們節省稅費超百萬元。”公司總經理翁國武說。

對醫藥企業來說,研發實力與公司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落后必將被市場淘汰。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將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再提升到100%,對重在自主研發的公司來說真是一項重大利好。翁國武告訴記者,2020年,公司加大了新產品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超過銷售額的10%,在研新項目就有12項,公司研發人員已經超過了40人,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研發針對后疫情時代的核酸提取技術、下游PCR技術及核酸適配體技術相關產品,讓公司擁有穩定和長期的發展潛力。

幫扶高科技產業項目發展,作為稅務人責無旁貸。南京經濟開發區稅務局以企業發展動態和創新需求為目標,將高效的征納服務融入產業發展,積極開展精准支持和服務保障,讓企業對稅費優惠政策應享盡享,真切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背景下帶來的種種利好。

稅費優惠助力    企業“高端智造”添動能

湖北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專業化研發與經營的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新能源汽車。乘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東風,公司成立5年來發展迅猛,銷售收入呈幾何級數增長。“近幾年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公司現在的產品已經供不應求。”公司財務負責人郭瑞斌說,“為了擴大產能,我們正在推進五期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目前已完成2個車間的建設,預計全年將完成7個車間建設並投產。預計到2022年,公司鋰電正極材料總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12萬噸,年銷售收入約150億元。”

郭瑞斌表示,公司能夠迅速發展壯大,離不開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新的稅收政策一出台,稅務部門就第一時間組織線上培訓,還多次上門開展政策輔導,為我們解答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稅收政策問題,讓我們能及時准確地享受到稅收優惠。2020年公司享受各項稅費減免874萬元,讓我們有更多資金擴大生產,創造更多收益。”

在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樣以技術創新作為發展驅動的還有華工法利萊切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大功率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及等離子切割高端裝備為主業的高科技激光企業,該公司堅持發展高端制造、服務型制造,每年將不少於收入的5%投入研發,通過產學研用紐帶,公司還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成果。

“近兩年,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1703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企業所得稅366萬元,今年第一季度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347萬元。今年,國家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充分體現了對企業創新研發的大力支持,也為我們繼續發展高端智能制造行業堅定了信心。”華工法利萊財務總監季波表示。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停工兩個月,但是在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支持下,我們仍然保持了8億元的年銷售規模。”季波說,今年3月,公司的三期智能制造產業園已經投產,自動化生產線完成后,將成為業內屈指可數的可實現激光裝備智能化生產的高規格園區,為激光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減稅“紅包”到手    企業創新熱情高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這一政策大大激發了在廈老牌台企的創新創業熱情。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企業辦實事相結合,成立黨團員突擊隊,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宣傳輔導新政內容,助力在廈老牌台企用好用足減稅“紅包”,實現高質量發展。

圖為稅務干部為台籍企業家講解創業創新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林麗萍/攝

低污染、低排放、低噪音、輕量化……廈門廈杏摩托有限公司研發改進的省能內燃機產品,達到了歐五法規排放標准。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廈杏去年在海外市場仍然取得出口額8.4億元的成績,產品遠銷歐美、日韓、中南美、非洲、印度及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

廈杏副總經理楊秀華告訴記者,廈門廈杏摩托有限公司是台灣三陽機車在大陸唯一的整車生產企業,面對競爭激烈的摩托車市場,這家老牌台企將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在海外市場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近幾年來,企業研發加計扣除比例不斷提升,給予企業自主研發的底氣,廈杏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已經有了100%自主研發的摩托車及發動機。2020年,企業對產品節能減排方面進行研發改進,投入研發費用超過4800萬元,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約3650萬元,再加上高新技術企業稅率優惠政策,企業一共減免約2025萬元。

“得知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新政落地,我們十分激動。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是我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好政策無疑為我們注入一劑‘強心劑’。”楊秀華算了一筆賬,新政落地后,企業預計可加計扣除5800萬元。“新能源車輛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節能減排仍大有可為。稅收優惠政策讓我們輕裝上陣,步子越走越堅定、道路也越走越寬闊。”楊秀華說。

作為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見証者和參與者,新凱復材在廈門這片沃土發展壯大,自主研發高性能碳纖維球拍、自行車、安全帽等高新產品,產品遠銷海外。“除了我們自身的努力外,稅收優惠政策的支持和稅務部門的幫扶也十分重要!”回顧起30年來企業的成長歷程,廈門新凱復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振維感慨萬千。他說,新凱復材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每年都能夠享受企業所得稅15%的低稅率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加持,企業所得稅減免一年高達千萬元。以2020年為例,高新技術企業稅率優惠減免企業所得稅約1005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約2208萬元。按照新政測算,以2020年度為基數,預計2021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約3700萬元。

“新政落地后,我們有了更多的資金保障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啟動新的研發項目也不再瞻前顧后。創新發展的路雖然不好走,但是國家不斷扶持,讓我們倍受鼓舞、充滿信心!”高振維說。(國家稅務總局)

(責編:劉子若、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