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少年星”啟迪“少年中國”

2018年02月15日09: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九天微星首席執行官謝濤(左二)與衛星研發團隊探討衛星技術問題
  新華社發

  “中國少年微星計劃 ·少年星”出征儀式
  (百度網)

 

  “第一次‘觸電’,在九天微星與央視少兒頻道聯合出品的《微星時代》裡客串了一把,收視率如火箭般躥升!作為一部好玩有趣的大型科技情景劇,《微星時代》還將拍攝第二季,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濤近日發在朋友圈裡的這段話透著發自內心的興奮與欣喜,而這段話的配圖是他在情景劇的一張劇照。隨著該劇在這個寒假裡熱播,廣大少年兒童觀眾獲得了太空育種、載人飛船等豐富的航天知識,進一步激發出探索宇宙、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和熱情。

  作為北京九天微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九天微星)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謝濤的興奮與欣喜在於初次觸電,親身參與了自己一直鐘情的航天科普工作,更在於其公司研制和檢測的中國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少年星一號”近日成功發射入軌,為廣大少年兒童提供了零距離接觸衛星、獲得衛星應用和測控親身體驗的機會,實現了中國航天科普教育場景的創新和突破。

  ①身板雖小  功能強大

  “少年星一號”究竟長什麼樣?有哪些絕活?通過哪些渠道,孩子們可以與這顆運行在九天之上的衛星親密“接觸”呢?

  對此,謝濤解釋說,“少年星一號”非常小巧,其外形很像一個底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盒子,底面邊長為10厘米、高為34厘米,重3千克。從上述參數上來看,“少年星一號”可以歸為“質量小於10公斤、具有實際使用功能”的納衛星。

  身材雖然小巧,但是功能決沒因此而打折扣。九天微星首席技術官兼衛星總體設計師劉麗坤表示,“少年星一號”的核心功能有3項:無線電存儲及轉發,進行空間成像試驗和物聯網用戶鏈路驗証。對於廣大中小學生來說,可以體驗和應用的功能是其中的前兩項。

  參與測控體驗和衛星應用操作當然要依托衛星測控站來進行。據悉,為更好發揮“少年星一號”的科普功能,讓全國盡可能多的中小學生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有關方面計劃地在全國建設一批衛星測控站。目前,除了位於北京的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測控主站已經建成之外,地方測控分站在海南文昌中學、廣東東莞科技館、河南鄭州第四中學、安徽太和縣第三中學等也已建設完畢。還有一批測控分站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少年星一號”發射成功后正在進行在軌測試,其通訊資源和相關數據在完成測試后將面向各個測控站開放。

  ②集體創意  大家動手

  “少年星一號”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聯合發起,衛星由“九天微星”負責整體研制和檢測。作為一項極富創新性的科普工程,“少年星一號”從設計創意的源頭即“創星”階段開始就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們深度參與其中。

  2016年4月,聯合發起方向全國少年兒童發出“少年微星創意征集令”,共吸引全國10多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孩子們關於衛星創意設計的奇思妙想讓“九天微星”參與衛星研制的工作人員大開眼界、興奮不已。謝濤表示,有的孩子提出來是否用衛星與外星球聯系,有的提出來在衛星上種豆等植物,有的提出來用衛星幫助在非洲干旱地區生活的孩子尋找水源,還有的提出來用衛星實現全球的WIFI鏈接和萬物互聯。這些閃爍著中華少年智慧的創意蔚為大觀,遠遠不是“少年星一號”這顆納衛星能夠承載的。謝濤介紹說,工作人員在對收到的創意進行歸類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衛星的體積、質量和功耗,最終選取了給地球拍照、給月亮拍照等空間成像和無線電全球連接作為“少年星一號”的核心功能,確定了衛星研制的目標構架。

  在接下來的“造星”即“衛星套件的組裝”階段,主辦方從全國選拔出優秀少年參與,由他們親手制作屬於自己的衛星作品,經選定后轉交專業院所,完成最終的研制、改造和地面環境測試,成為真正可以上天的衛星。2017年1月,主辦方啟動“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創客特訓營,來自30所中小學校的學生代表齊聚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接受衛星原型相關知識的培訓,並在航天專家指導下,利用柴火創客空間研發的航天與太空科技工具包,現場完成衛星原型的研制和組裝,之后交給航天技術專家,進行改造、完善和檢測。2018年2月2日,鐫刻著眾多參與工作的學生名字的“少年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

  ③ 實踐創新 推進變革

  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倡導實踐超學科教育理念,改變了傳統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的弊端,正日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重視。近年來,該教育理念開始在中國形成流行趨勢,但是,一直以來,在實踐層面上,STEAM教育缺乏豐富多元的教學形式,以機器人和編程類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佔比過重。

  “少年星一號”作為首顆教育共享衛星,為中小學生提供測控真實衛星的體驗,不僅重新定義中國航天科普教育場景,而且豐富了中國航天和太空類STEAM教育的實踐形式,可以說順應教育趨勢,應運而生。

  縱觀“少年星一號”誕生的全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少年兒童真正成為科學探索的主體,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發自於心的探究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圍繞探索新知的目標任務,積極動手動腦,既有詳細分工,又有團結協作,在快樂中成長,在探索中進步。作為這一歷程的見証者和推動者,謝濤認為,隨著“少年星一號”計劃的順利實施,“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解決方案已經走進了校園。九天微星會持續根據教學反饋,進一步升級教育方案,繼續增加學習和參與的趣味性。同時,九天微星將會發射更多衛星,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各地衛星測控站提供更多天地互聯互通機會,讓更多孩子可以動手參與制造並操控衛星,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情。

  約118年前,近代教育家、啟蒙思想家梁啟超以飽含激情的筆觸寫下《少年中國說》,對美哉壯哉的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滿懷熱情期待。

  今天,在國際教育變革持續深入進行的大背景下,我們繼續探索適合於現代社會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依托“少年星一號”而實施的中國STEAM教育創新實施是“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教育變革的一大步。在“仰望星空”、邁向航天大國的征途中,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④亮星觀星  放飛思想

  根據已經發布的相關計劃,2018年國際兒童節期間將舉行“亮星”活動,即通過在軌運行的“少年星一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把廣大少年兒童的目光和視野從地面引向太空,展開思想的翅膀。

  通過衛星測控站“觀星”,也就是進行“航天的觀測和體驗”是億萬少年兒童的夢想,為此,有關方面積極建設更多衛星測控站。據謝濤透露,地面測控分站的數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增加拓展,預計到2018年底,爭取達到100家。

  與測控分站拓展相得益彰的是少年兒童良好的“觀星”體驗。據九天微星首席運營官彭媛媛介紹,建有衛星測控分站的中小學均可以開設衛星測控科普課程,讓同學們在教室裡獲得“天地互動”的非凡體驗,既可以接收衛星測控數據、了解衛星狀態,又可以接收衛星實驗艙載荷數據完成太空實驗,從而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興趣,引導他們把目光由地面投向太空。

  九天微星以“少年星一號”的研制與測控為依托,已經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中小學航天科普課程體系。該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詳細介紹了目前已經開發的“太空教育”板塊豐富的內容,“立方星教學套件”是其中的旗艦產品,不僅能夠滿足青少年自主動手組裝、操作衛星的願望,還可通過編程和標准的可擴展接口,讓學生自主開發更多的創意功能。

  “少年星一號”極具創新性的太空教育探索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據謝濤介紹,外國同行在與九天微星在衛星研制領域的合作過程中,均驚嘆於中國“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的生動性與系統性。(記者 張保淑)

(責編:張希、姚欣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