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就外界對“中國制造2025”存在誤解作出回應

2017年06月29日08: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李克強就外界對“中國制造2025”存在誤解作出回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8日在大連就外界對“中國制造2025”存在的誤解作出回應。

“現在對‘中國制造2025’有一種誤解,好像我們出台這些政策的目的是將來不買國外的裝備了。”“這是不可能的。”第十一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期間,李克強在28日上午同工商、金融、智庫、媒體界人士對話交流時這樣強調。

(劉震/中國新聞社)

李克強說,因為這是個全球化的世界,企業購買裝備有他自主的選擇。我們在這個開放的市場下應該給企業選擇的權利。

“任何一個國家都願意提高自己裝備的質量和水平,這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關起門來提高自己裝備的質量和水平,在全球化的條件下等於是閉門造車,是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李克強表示,中國這樣巨大的市場在追求產品質量和裝備提升方面,自身的水平提高了,也必然會促進世界市場的擴大。

對於未來“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繼續落實方面將面臨哪些挑戰等問題,李克強表示,“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是根據中國目前的工業化水平和放眼未來所制定的,核心內容是要提高中國產品和中國裝備的質量和水平,一方面,中國制造可以說是已經譽滿全球,但是中國制造的水平總體還處於中低端。另一方面,中國的裝備比中國制造的水平更低,我們還需要大規模地引進購買國外的裝備,而“中國制造2025”就是要在中外合作中,推動中國裝備的水平能夠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現有的層次上不斷提高質量。

(劉震/中國新聞社)

李克強表示,第一,“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會給中外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因為中國企業要提高它產品制造的質量,必須提高它的工藝水平、裝備水平。在這個提高過程中我們需要跟發達國家合作,比如我們現在和德國工業4.0有合作,和美國方面也有合作,會有更多的國外裝備制造產品和技術進入中國的市場。

第二,必然會有更多的中外企業在裝備技術領域合作。因為國外的裝備進入中國要有更多市場的話,它需要把產品當地化。比如美國的通用在中國現在已經佔了17%的市場份額,但是它是和中國企業合資的,它按照中國的道路狀況、氣候條件等進行了改造,所以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地擴大。有一點,我要強調,這種合作是企業自願的,是有利於開拓中國市場,甚至第三方市場的。中國政府不允許中國企業強迫對方轉讓技術,或者侵犯知識產權。

第三,關於在“中國制造2025”有關領域,比如綠色發展領域、《巴黎協定》、世貿組織都鼓勵政府予以政策支持。隻要是外國的企業在中國注冊,中國政府將給予和內資企業一樣的政策支持。(記者 郭金超)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