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程師在倉庫檢查擋板的存儲情況。(圖/龔振岳)
工程師在大堤上測量基礎設施,提出修改意見。(圖/龔振岳)
《“德國防洪神器”即將余姚上崗》后續
兩位德國工程師來到余姚檢查姚江堤防項目,錢報記者全程揭秘——
汽車撞擊最多彎曲1厘米
“德國防洪神器”為啥這麼牛
4天前,兩位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的工程師來到余姚,鑽進了一家不鏽鋼企業的倉庫。
這個倉庫將用來存放一塊塊金屬擋板,它們還有一個很出名的稱呼——“德國防洪神器”。
因為台風“尼伯特”,“德國防洪神器”再次火爆網絡。很多人最近才知道,原來余姚已經有了國內首個大規模運用“神器”的堤防項目,緊急情況下,能在12小時內安裝完畢。
為什麼會是余姚?“德國防洪神器”到底有多牛?今天,錢江晚報記者帶你去揭秘背后的故事。
■現場
工程師一米一米測量大堤
給施工人員提出修改意見
兩位德國工程師Garms和Jens在余姚考察的倉庫,就是防洪擋板的存放點。
此前幾天,兩位工程師頂著高溫,已經把4.6公裡的姚江堤防走了一遍,一米一米地測量、評估,第一時間給中方施工人員提出修改意見。
這4.6公裡堤防工程,用的就是蒂森克虜伯公司生產的“防洪神器”。兩位工程師此行的目的很明確——全方位檢查余姚堤防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包括材料的倉儲情況。
倉庫裡悶熱難擋,兩個高大的德國漢子,前胸后背都濕透了。在場的工作人員感慨說:“我們原先以為他們來倉庫大概看一下就差不多了,沒想到檢查得這麼仔細。”
對於德國工程師的嚴謹,堤防工程的中方負責人、來自杭州中車公司的章立告訴記者:“Garms和Jens考慮的不僅是擋板的存儲,還要考慮到在放置、提取時的便利性,貨架的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
■揭秘
“神器”內部是空心的
汽車撞擊也最多彎曲1厘米
在倉庫裡,Garms和Jens拿著一把折疊尺,對著一個將要用來存放擋板的貨架進行了細致的測量。
據介紹,每塊擋板長2.95米,寬20厘米,厚12厘米,重量27公斤,一個成年人完全能夠獨立搬運。
和之前的想象不同,“德國防洪神器”的擋板是空心的。
兩位德國工程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擋板做成空心,一是輕便,二是實用。安裝完畢之后,一旦洪水來襲,水就會緩慢進入每塊擋板內部,對擋板形成向下擠壓力,水越多,擋板密封性就會越好。
“別看這些擋板內部是空心的,但強度非常大。”章立介紹說,這些擋板,即使被行駛中的車輛撞擊,最大彎曲度也不到10毫米,可以保証系統的結構穩定。
“神器”背后是幾十年的經驗積累
能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
章立說,“德國防洪神器”的應用和解決方案,都是從1989年這類擋板在德國出現並應用之后,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累積得來的。
后來又經過5年時間的編制和論証,2005年,德國出台了這項技術的國家標准。
“德國的這項技術並不僅僅在於生產制造工藝本身,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對有可能出現的各種防洪等級要求,都給出了相應的措施方案。”
章立說,其實國內能生產這類擋板的企業不是沒有,比如中車制造高鐵、地鐵等車廂所用的材料,就和擋板的材料屬於同一大類。
目前,中車正在積極推動這類擋板的國產化過程。
講述
2013年余姚大水
促成“神器”引入中國
說起“德國防洪神器”為什麼會首先落戶余姚,章立頗有感觸。
章立是個“80后”,海寧出生、永康長大。2004年,他完成同濟大學學業后赴德國學習,2009年歸國。
2013年,余姚遭遇“菲特”台風侵襲,姚江水倒灌,大水圍城。這讓他突然想到了一次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散步。
“萊茵河邊地面上有一個個孔。一打聽,才知道這些孔就是防洪擋板預埋件的一部分,是用來安裝擋板時固定立柱用的。”章立說,2003年歐洲爆發大洪水,德國人就是用這種防洪擋板,抵御洪水的侵襲。
也是在這期間,章立看到了網上流傳那張“防洪神器”照片。
“很多網友問,我們國內有沒有這種擋板?我突然有了把這個防洪擋板引到國內的想法。”當時,章立在杭州中車車輛有限公司工作,分管的一塊業務正好與城市基礎建設相關,他決定,把德國的這種防洪擋板引進中國。
2015年11月,經過大量調研和反復論証,杭州中車和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達成初步意向,成為后者組合式防洪擋板領域國內唯一的合作伙伴。
“后來我們了解到,余姚防洪工程建設指揮部也在尋求這方面的技術和材料,我們便會同蒂森克虜伯公司,向余姚有關部門作了產品介紹和應用案例匯報。”章立說,經過多輪專家論証,最終確定了產品方案。
就這樣,余姚4.6公裡姚江大堤,成為國內首個大規模運用“神器”的項目。(記者 龔振岳)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