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來自阿根廷的研究人員在墨西哥以西的太平洋深處發現了一座神秘巨型建筑,建筑基座的一條邊長8.5英裡(約合13.6公裡),整個建筑好似一座“完美的金字塔”。有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停在水下的UFO或一個巨型外星人基地。
不過,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就在水下發現了不止一處金字塔遺跡,下面小編就帶著您一起來看看這些被水掩蓋的金字塔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埃及開羅城近郊的廣袤沙漠中,巍然聳立著一群巨大的方錐形建筑物,這就是聞名全球的金字塔,其實金字塔不僅埃及獨有,蘇丹人和古瑪雅人也修建了金字塔形神殿,而且金字塔也不僅僅存在於陸地。
近日,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一名來自阿根廷的研究人員在墨西哥以西的太平洋深處發現了一座神秘巨型建筑,建筑基座的一條邊長8.5英裡(約合13.6公裡),整個建筑好似一座“完美的金字塔”。有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停在水下的UFO或一個巨型外星人基地。
不過,如果你認為這是第一次在水下發現金字塔可就大錯特錯了,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就在水下發現了不止一處金字塔遺跡,這些被水掩蓋的金字塔又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百慕大海底巨型玻璃金字塔 是亞特蘭蒂斯人收集能量之所?
1977年4月,科學家在大西洋與加勒比海交界的百慕大三角區海底,發現了一座高達200米的海底金字塔。第二年,國際潛水中心主任羅歇·韋熱爾率領隊員專程來到百慕大三角海域考察。那天,萬裡晴空,風平浪靜,正當他們駕著船穩穩地航行在這片海域時,突然起了風暴,海面瞬間迷霧茫茫。船已無法控制,他們隻好舍身潛入海裡。當潛到100米深處時,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金字塔。
為了搞清楚百慕大水下金字塔的情況,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調查隊,前往百慕大三角海域調查。經仔細測定,他們發現這兩個坐落在大西洋360米海面之下的金字塔均高200米,邊長300米,是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兩倍大,且建筑年代比埃及大金字塔早了大概7000年。這兩座金字塔的表面非常光滑,沒有裂縫或不完整的地方,就連海藻、海草、貝殼等附著物也沒有,看起來就像玻璃或冰。金字塔上面有兩個非常大的洞口,海水快速地掠過第二個洞口,旋轉成一個巨大的漩渦,在海面上形成了巨浪和霧水。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們開始懷疑,是否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路過這裡的船隻和飛機均會受到影響呢?
就目前來說,沒有人相信這兩座金字塔是在海底建造起來的。因為以現代科技能力來說,要在360米以下的海底建造如此之大的金字塔是不可能的。由於海底金字塔的四周是平坦的海床,沒有火山噴發過的痕跡,也沒有海底山脈從中橫過。因此人們猜測,這兩座海底金字塔可能原本是建造在陸地上的,后來因發生強烈地震,隨著陸地沉入海底。
至於金字塔的主人,不少學者推斷,應該是長期生活在海底的亞特蘭蒂斯人。亞特蘭蒂斯是佛羅裡達東北方的一個文明,據說亞特蘭蒂斯人身高3米多,甚至還擁有瞬移、透視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能力。可能是他們的優秀遭到了老天的妒忌,導致他們和他們創造的文明都遭遇了不測之災。有學者猜測,這些海底金字塔可能就是亞特蘭蒂斯人建造的供應庫。更有學者懷疑,海底金字塔可能是亞特蘭蒂斯人專門保護聖地的一種能量場,它和大金字塔一樣,能吸收和聚集宇宙射線、磁性振蕩或其他未知能量波,其內部結構是一個微波諧振腔體,對放射性物質及其他能源有聚集的作用。
海底金字塔真的具有這樣神奇的作用嗎?它真是遠古時亞特蘭蒂斯人建造的嗎?這至今仍是無法解釋的謎。
與那國島海底5層金字塔 是天然還是“MU文明”的遺跡?
金字塔不僅在西方有,在東方的日本也有發現。
1996年夏天,一位潛水員意外地在與那國島(日本琉球群島南端的一座小島,距離中國台灣省東部海岸線大約120公裡)海域海面以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帶棱角的平台。經過進一步搜尋,不同的潛水小組又發現了另一個紀念碑及更多人工建筑。他們看到了又長又寬的街道,高大宏偉的樓梯和拱門,切割完美的巨石﹔所有這些被以前所未見的直線型建筑風格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在隨后的數月中,日本的考古學界參與了發掘工作。不久,在離與那國島不遠處,即沖繩以南483公裡的水下30米,他們發現了一個龐大的有著5層結構的金字塔形建筑,坐落於一個看似用於舉行儀式的寬闊地帶,兩側有巨大的塔門。這一龐然大物長80米,寬200米,高30米,其歷史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8000年。
但對於該“金字塔”是人造的還是天然的,科學家們卻有著不同的說法。
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教授羅伯特·斯科奇潛水考察了該建筑。“它看上去像是一系列巨大的台階,每個約1米高。它的斷面本質上類似於階梯式金字塔。”他說,“沙岩地質會因為地質運動而斷裂成台階狀,形成這些我們所看到的非常整齊的邊緣,特別是日本地區是一個地殼活動十分活躍的地區,出現這種地質形式應該屬於情理之中。”
但沖繩島琉球大學的地質學家木村正紀教授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個建筑物是人造的。當初聽說這個地理發現時,木村的第一反應也是這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但一次次潛入海底親自勘查的結果讓他改變了這一想法。“因為有大量証據表明這些建筑有人類活動留下的印跡。”木村說,比如石堆裡的採石痕跡、看似雕刻而成的如人臉的圖像和類似動物的岩石、似乎由人工開鑿的規則的岩石小洞等等。
一些專家認為,這些建筑可能是傳說中的太平洋“MU文明”留下的。這個稱謂是由20世紀初美國學者詹姆斯·柴吉吾德提出的“消失的MU大陸”而來。根據柴吉吾德的說法,史前的太平洋全部區域,包括日本主島、沖繩及台灣等,都是整片相連的大陸,在這塊比南美洲大陸面積還大的土地上,曾有過高度發達的“MU文明”。據傳,這個古文明后來由於地震引起的地質變動而淹沒於茫茫大海,如古瑪雅文明一般神秘消失,未被記載。
雲南撫仙湖水底金字塔 屬於古滇國、俞元城還是其他城市?
不要以為金字塔只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我國雲南,也有一座水下“金字塔”。
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華寧三縣之間的撫仙湖,湖面面積216.6平方公裡,是除東北長白山天池外我國已知的第二大深水湖泊。其平均深度95.2米,最深處達158.9米。
1992年,一位名叫耿衛的潛水愛好者在撫仙湖潛水探險時,在水下發現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遺跡。從2001年6月,首次撫仙湖水下考古探秘活動至今,已經探明的撫仙湖水下古城遺跡面積已達2.4平方公裡,規模不遜於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澄江縣城。
在這裡一座高大的階梯狀建筑共分3層,基本走向為中國古代傳統的南北走向,東高西低。由東向西共分3層,第一階梯距離水面10—20米,第二階梯距離水面20—30米,最低的第三階梯距離水面30—40米,而且台階整齊對稱。
另一座階梯狀建筑氣勢更為恢宏。它上下共5層,第一層底部寬63米﹔第二層寬48米﹔第三、四層倒塌比較嚴重,無法仔細測量﹔第五層寬27米,整個建筑高16.9米,類似於美洲瑪雅人金字塔,在每一層大的台階之間都有小台階相連。
起初,專家根據有限的線索推測,這座古老的建筑可能就是古滇國國都或者俞元城。
因為根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楚國欲將勢力范圍擴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將庄蹻率領大軍來到滇地(現在的雲南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少數民族。正當庄蹻准備班師回朝之際,偏偏趕上秦國入侵楚國,切斷了他的回路。庄蹻索性在滇地稱王建國,史稱“庄蹻王滇”。到了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國所在區域設為“益州郡”,下轄24個縣,滇王成了名義上的統治者,古滇文明逐漸衰弱,融入中原文明。
至於俞元城,在有關的史料記載中曾經描述,西漢王朝在撫仙湖一帶設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沒有任何記載。澄江當地一直流傳這樣的傳說,“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了湖底”。
但雲南大學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聲和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劉慶柱認為,有關該水下古建筑群的疑點較多。首先,該建筑群通過聲納探測掃描,面積大致為2.4平方公裡,這麼大的城市規模不是一般都城或者郡縣所能達到。在漢代,一般的中國縣級城市僅有0.25平方公裡,郡級城市一般為0.64平方公裡。其次,無論古滇國國都還是俞元城的建筑結構應為土木結構,而該水下古建筑群結構以石頭為主。再次,從澄江、江川等地各種墓葬群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在許多劍柄上都雕有奇特的動物造型,這些圖案刻畫得較為清晰,面目表情可見。而在撫仙湖水下古城遺跡發現的圖案只是簡單的勾勒,看上去更原始古老,二者表現出的文化特征不太一樣。
那麼,撫仙湖底的“水下遺跡”到底是什麼?如果是傳說中的古城,它又是歷史上哪一座城市呢?這還有待於考古學家們的進一步探索。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