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 防孩子走失的“安全鎖”?

民警提醒:教育為主,科技為輔

2016年07月12日11:08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智能手表,防孩子走失的“安全鎖”?

近年來,孩子走失的警情日益增多,每次案發令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揪心不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可以知道孩子一天活動狀況的“兒童智能手表”逐漸走俏。這種新的智能設備是否像其宣傳的那樣能防止孩子走失,確保其安全呢?記者調查發現,兒童智能手表能定位,但精度有限,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隱患。

“孩子走失這類警情日益增多,除了家長監管不力外,還與一些客觀因素有關。”民警說,孩子走失不可怕,最怕的就是孩子走失后不會自我應對。比如不會辨認制服,就不知道找“可靠人員”求助﹔無法報出家長的有用信息,使得好心人也沒辦法幫忙。

為此,不少家長除了努力加強孩子的自我應對能力外,也在嘗試用科技手段增加孩子的安全系數。在移動終端設備飛速發展的今天,兒童智能手表成為熱銷的數碼產品。各大電商平台上,各種價位、各種品牌的兒童智能手表數不勝數,而且每年的暑假過后是銷售高峰期。記者隨機調查了近20位家長,發現大多數家長對於兒童智能手表有興趣。

家長們也表示,雖然兒童智能手表優點不少,但同樣存在缺陷。比如,從今年3月份開始,多款兒童電話手表的相關漏洞被公布於網絡上:黑客在電腦攻擊程序中輸入手表的信息后,可以輕鬆獲得孩子的各類信息﹔還可以在用戶毫不覺察的情況下,開啟通話系統,監聽孩子所有活動細節﹔甚至手表通訊錄裡的號碼顯示信息也可以隨意更改。

而民警認為,目前兒童智能手表市場,屬於魚龍混雜狀態,相關產業標准還未到位。除了已暴露出來的問題外,手表在定位上面仍有缺陷,有些誤差為幾公裡,這在地形復雜區域是很危險的。如果家長要為孩子購買智能穿戴設備,建議找大品牌,這樣問題相對少一點。

不久前,鄞州一派出所民警做了一個實驗:民警假扮“壞人”去幼兒園作案,結果被孩子“打臉”了。三名孩子中僅一人被“騙”走,其他兩人處置經驗“老道”——碰到陌生人誘惑,回答了一句“我在這裡等媽媽來接”或者“你去找老師吧”。

民警說,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應對問題,對其人身安全以及今后的成長都有促進作用,而科技設備作為輔助手段較為恰當。(記者王曉峰 通訊員吳玲 康巍巍)

(責編:王珂園(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