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各種關系:與自己的關系,與愛人、家人、朋友以及同事的關系,如何才能在這些關系中不被動,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呢?心理學專家學者為你支招,讓你如魚得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欲與魚”讓你在兩性戀愛中找到先機﹔“育與予”,育兒不是簡單的物質給予,而是用心用愛的養育﹔“遇與宇”,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看到宇宙之大﹔“愈與愉”,不斷與自己對話,找到讓自己健康快樂的方式。學術支持: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及工作委員會
“勞動最光榮”的口號曾經激勵了一代人,可現在人們漸漸羞於說“勞動”了,好像和勞動沾邊的事兒都不洋氣。這不禁使人疑惑:勞動在繼續,可“光榮感”去哪兒了呢?
安全感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尤其在0到3歲,是形成安全感的關鍵階段,母親作為這一時期的重要養育者,對兒童的安全感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下班后,很多人會在不經意間將這些消極情緒“帶回家”,繼而使家人也受到影響。那麼,如何才能讓工作中產生的消極情緒止步於家門外呢?
生活環境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庭環境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父母經常以“壞情緒”面對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
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很多家庭都擁有了第二個孩子。但不同家庭的“大孩子”對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卻表現出不一樣的態度,這時候,父母對“大孩子”的引導和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常言道: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也是維系夫妻二人幸福生活的紐帶。但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妻子往往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可能無暇顧及丈夫的情緒,使丈夫感覺有些失落。
關於為什麼會存在“第一現象”這種影響,研究者們提出了“首因效應”這一概念。這指的是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也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處在“成年中期”的人要努力獲得“創生感”,避免“停滯”。其中,獲得“創生感”的途徑既包括一些必須履行的家庭職責,比如贍養父母、生兒育女等﹔也包括被稱為“生產力”“創造力”的內容,比如積極參加工作等。
隨著一些教育理念的普及,現在的年輕父母日漸認識到家長的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那些工作壓力大、假期少的年輕爸媽們時常為無法長時間陪伴孩子感到焦慮,他們擔心因為自己的缺席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其實,提高陪伴質量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缺憾的,卷入式陪伴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3-27 10:23
“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來欣賞,爸爸回家就上網”,這段話曾經在網絡上非常流行,不少媽媽還在朋友圈裡轉發,甚至還有媽媽用“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來形容有娃兒后的日子。爸爸去哪兒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父親在育兒教育中缺失的問題。父親的缺席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父愛對孩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3-30 13:02
人民網3月28日電(張瑾琳)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要求,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中央綜合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資委等22個部委於2016年12月30日聯合發文《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3月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3-28 15:51
在工作中,許多事情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比如緊張的工作節奏、繁重的工作任務等。人們往往並不願意把這些壓力傾述給家人,認為這樣做不但無法解決實際問題,還會給家人帶來煩惱。但是,獨自一人把壓力“悶”在心裡,真的就是對家人負責的表現嗎? 工作壓力大導致人們睡眠質量下降。(張由瓊…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3-30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