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固体运载技术“活字典”

——记航天科技四院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王健儒

吴  倩
2017年04月29日09: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120吨整体式大推力发动机问世,长征十一号全固体动力运载火箭首飞,直径2米3分段、直径3米2分段大型固体助推发动机研制成功……短短5年,航天四院41所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70后”总设计师王健儒和他的团队一次次创下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装药量、推力的研制纪录。

  1978年,王健儒出生在陕西西部一个农民家庭,贫苦造就了他勤奋、自立的性格。1996年,他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学习机械电子工程。4年的刻苦让他毕业时顺利进入航天四院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刚刚成立的预先研究室,从事固体发动机方面的设计和分析工作。不到4年的时间,他就能独立负责预研课题,并成功申请到了四院首例总装探索一代项目。

  2014年,他带领不到20人的团队开始向“直径3米固体发动机”努力。经验空白,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他说,自己几乎翻阅了能查到的所有资料,无数次与专家、研制队伍等探讨,最终制定了有效的技术路线和验证方法。从2005年的理论预研,到2015年长征十一号飞行成功,再到2016年直径3米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取得地面热试车成功,王健儒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总设计师,还不到40岁的他已在该领域打磨了10多个年头,是固体运载动力技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

  王健儒对自己的评价是:聪明说不上,但还算勤快。单位各个部段的生产,他都亲临现场。跟他工作的设计师说,好多次,王总刚在所里开完会,就第一时间直奔几十公里以外的厂区现场跟踪产品状态,然后又赶回来参加下一个会议或前往试验现场,结束后再次赶赴生产试验厂区,来来回回不知几次。正因常年的忙碌,让他的面容比同龄人显得有些苍老。

  三天两头出差,让他跟家人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他已经许诺孩子好几年的出游计划一再泡汤。王健儒的妻子也是一名设计师,工作很忙,但面对更忙的王健儒,妻子不得不承担起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虽然有些埋怨,但她依然全力支持王健儒的工作。

  很多人无法想象,“味道”是王健儒工作的关键词。因为每次燃烧试验做完,他都在第一时间爬进燃烧室,看绝热层烧蚀情况,仔细测出烧完后的剩余量,为后续研制积累数据。但其实,他闻到的都是各种碳化物、氯化物等化学物质的刺鼻气味。

  “想一想,再想一想”是王健儒的口头禅,这句朴素的话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多年的付出让他成了同事口中技术问题的“活字典”,因为他总能在第一时间调动大脑“数据库”,迅速跟问题进行“匹配”,“搜索”出相关结果和数据。

(责编:姚欣雨、张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